柴油机电控技术1分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油机电控技术1分析

引言:为什么柴油机需采用电控技术 为什么柴油机需采用电控技术 §1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与汽油机比较: – HC和CO排放相对较少 – CO2少 – NOx排放和汽油机基本相当,但是汽油机可以加三效催化装置 – 微粒排放较高 – 噪声较大 §2 解决方案:电子控制: –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 – 电子控制可变截面涡轮 – 电子控制废气再循环 – 电动进排气门 – 电子控制单元 实现理想的喷油速率是解决柴油机排放的基础,配合空气系统和电子控制,是柴油机发展的根本途径。 §3电控是柴油机技术的发展需要 第一节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1.1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系统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泵-管-嘴系统,还保留了原喷油泵中的齿条、滑套、柱塞上的斜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是取消了机械控制部件(调速器等),增加了传感器、ECU、执行器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对齿条或者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 优点:柴油机的结构几乎不需改动,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响应慢,控制精度不高,供油压力不能控制。 例:带电子调速器的直列泵、电控分配泵等 §1.2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基本保留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通过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适时喷射。一般情况下,电磁阀关闭,执行喷油;电磁阀打开,喷油结束。因此可实现供油量控制,又可实现供油正时的控制。 优点:控制自由度更大,供油加压与供油调节在结构上相互独立,使喷油泵结构得以简化,强度得到提高。高压喷油能力大大加强。 缺点:供油压力无法控制。 例: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 §1.3 第三代高压共轨系统 国外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的一种新型柴油机电控术。 基本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 油压油泵并部直接控制喷油,而仅仅向共轨供油以维持所需的共轨压力,并通过连续调节共轨压力来控制喷射压力。 共轨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在卡车和轿车柴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优点:可实现高压喷射(最高达200Mpa),喷射压力独立于发动机转速,可实现理想喷油规律,具有良好的喷射特性 例:高压共轨系统、HEUI §2.1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总体构成 §2.2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3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元件组成 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优点 三、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优点 四、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五、柴油机与汽油机电控技术的比较 1.对混合气浓度的控制方式不同 汽油机为1左右;柴油机没有严格要求 2.对喷油压力的要求不同 汽油机为0.25~0.35Mpa;柴油机的喷油压力达100~200Mpa. 3.对燃烧过程的控制途径不同 汽油机用点火正时和点火能量来控制燃烧过程;柴油机通过控制喷油正时、喷油持续时间和喷油速率来控制燃烧过程。 4.柴油机的电控执行器复杂 5.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形式多样 一、位置控制方式 (一)直列式柱塞泵位置控制方式 (一)直列式柱塞泵油量控制元件 (一)直列式柱塞泵位置控制方式 (二)转子分配泵位置控制方式 二、时间控制方式(以VE泵为例) 二、时间控制方式(以VE泵为例) 三、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三、时间-压力控制方式 四、压力控制方式 第三节 常见的柴油机电控系统 1、直列泵的位置控制式系统 2、分配泵系统 3、带电控调速器的直列泵、电控VE泵系统 4、PPVI液力系统 5、电控单体泵/ 泵喷嘴系统 6、共轨系统 (1)HEUI蓄压式系统(液力放大式)-- 中压共轨、增压式喷油器,利用发动机润滑油作为燃油增压的工作介质 (2)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3.1常见柴油机电控系统 §3.1.1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3.1.1直列柱塞泵电控系统 装用直流电动机式电子调速 器的直列柱塞泵电控系统,用 电子调速器取代原有的机械调 速器,以实现对喷油量的控制; 用正时控制器取代原有的机构离 心式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来 对喷油正时进行控 制; 设有油量调节拉杆(或齿 条)位置传感器和正时传感 器,对油量和喷油正时的控制均 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 3.1.2直列泵的电控系统方框图 § 3.2.2转子分配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 3.2.2转子分配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 §3.3另一种位置电控VE泵 §4 PPVI液力系统结构框图 §5 泵喷嘴和

文档评论(0)

33qwer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