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洋忧思录讲诉.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忧思录 陈宗明 整体感知课文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 “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不顾后果的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污染海洋环境。 第二部分:说明了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珊瑚礁的生存,从而影响了海洋的大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的过度捕捞却使鱼虾濒于灭绝。?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集体自杀”之谜——船体的专业保护漆汀脂锡是污染海洋的最大毒素。 ? 第五部分:大量的排污使海洋污染极为严重,并呼吁大家都要来保护海洋环境。 朗读第一部分。? 1.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 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2.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说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间。? 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说明海洋蕴藏的水之多。 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 ——说明海洋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场所。 以上三个数据例子共同强化说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人类怎样污染海洋环境??对海洋带来了哪些影响? 人类……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 ——说明有毒物质之多。? 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20—40年”说明时间之短。? ——“10%到70%”说明上升速度之快。 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 ——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海洋渔场退化的范围之广。? 以上三组数据充分说明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 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成语在本文中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水能载舟”是说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要求;“亦能覆舟”是说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势必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字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比较 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引用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 例①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 ——用“殆尽”而不用“尽”,准确地说明了10%中还有少量珊瑚礁没有被破坏,符合客观事实。 ? 例②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因此只能用猜测的语气,如果删掉“将会”反而不科学了。 例③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 ——“深重”强调污染之严重。 深入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似乎远离海洋,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保护海洋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家庭水资源循环利用;适量使用海产品;到海边旅游爱护环境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