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中氧气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探究(省二等奖).docVIP

装置中氧气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探究(省二等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置中氧气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探究(省二等奖)

附件1: 论文编号: .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5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学科类别(不要以编号代替): 论文题目 装置中氧气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探究 作者姓名 王发应 学校名称 贵州省金沙县金沙中学 课题组 成员姓名 周凤顶、李文俊、熊 伦、李太锐、王 英、王叶青、吴 胜、黄啟荣 学校地址 毕节 市(州、地) 金沙 县(区、市、特区) 乡(镇)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论文内容摘要( 200字左右) 从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研究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目前该实验研究中的盲点,进而通过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归纳总结、问题讨论等一系列严谨科学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证实了教材编写的不足和目前人们对该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促进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本文为贵州省邓明非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跟岗研修,2013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低成本化学实验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 )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 )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2.中学数学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9.中学地理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14.小学科学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1.学前教育22.特殊教育23.职业教育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装置中氧气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探究* 王发应 (贵州省金沙县金沙中学 551800) 摘 要:通过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的有关文献的研读,发现了目前该实验研究的盲点:装置中存在的少量氧气对该实验是否影响。进而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科学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装置中的少量氧气在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度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难点实验实验三、实验四:药品的比例、混合方式和处理方法也和实验一和实验二相同,只是装置有所改动,改为试管竖立,用酒精灯加聚热管加热,以升高加热温度(如图3所示)。实验三不除氧,实验四仍用细铜丝团除氧。 3、实验现象: 实验一:约5分钟后固体混合物大部分呈红热状态,石灰水很快变混浊,约8分钟后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止水夹停止加热,冷却后将试管内固体倒出铺在白纸上观察,混合物全部变成红色粉末,试管壁附着少量网状红斑,用玻璃棒或粗铁丝可将其刮下,事先灼烧氧化后的细铜丝团变为暗红色(如图3a所示)。 实验二:约5分钟后固体混合物局部发红,石灰水几乎无变化,8分钟后石灰水开始变混浊,10分钟后导管口仍有气泡产生,关闭止水夹停止加热,冷却后将试管内固体倒出铺在白纸上观察,混合物中有极少量暗红色斑点(几乎看不见),试管底部附着少量红色粉末,用试管刷即可将其刷下,用于除装置中氧气而部分被氧化的细铜丝团几乎无变化(如图3b所示)。 实验三:在不除氧的情况下,加热3分钟左右混合物大部分呈红热状态(如图4a所示),石灰水变浑浊(如图4b所示),灼烧变黑后的细铜丝团(未与固体混合物接触)变为暗红色。5分钟后关闭止水夹,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取出细铜丝团,倒出固体混合物铺在白纸上观察,全部为红色粉末,试管底部紧附着一层亮红色固体,用玻璃棒甚至粗铁丝也不能将其刮下(如图4c所示)。 实验四:在除去氧气的情况下,3分钟后混合物只是局部红热(如图4d所示),石灰水也变浑浊(如图4b所示),因除氧部分变黑的细铜丝团也变为暗红色。10分钟后反应混合物仍不见有太大变化。关闭止水夹,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取出细铜丝团,倒出固体混合物铺在白纸上观察,只有见到少量红色斑 点,试管底部附着一层红色粉末,用试管刷即可将其刷下(如图4e所示)。 将两个实验中的细铜丝团分别投入适量稀硫酸中,振荡,细铜丝团均恢复为原来的亮红色,并得到极淡的蓝色溶液和极少量红色沉淀(如图4f所示)。 四、反应机理分析 我们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1)在不除氧的情况下 ①细铜丝团:亮红色→黑色→暗红色 在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