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些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一些事

人傻、钱多:中国互联网之另一面 时间:2015-03-18 10:41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阳光   摘要 : 我们好奇的是,中国互联网什么时候在外人眼里也变成了“人傻、钱多、没人管”的明星行业了?   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像是一场运动式的整风和乱战,总有不走运的大公司“身中流弹”。富有意味的是,2015年央视315晚会的制作团队早在几天前就透露,“人傻、钱 多、没人管”的互联网行业,将是今年晚会的“重点猎杀对象”,但在当天李克强总理关于互联网的一番盛情赞美之后,在当晚3.15晚会上,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居然“集体大逃亡”而得以幸免,以致于一家国外汽车巨头在当天的公关文稿中抱怨,央视由于在当天不得不临时更换了“猎杀对象”,像陆虎这样的汽车企业就成了临时替补的“替死鬼”。   关于央视2015年的晚会是否临时更替了“猎杀对象”, 我们不得而知,这毕竟是一家超级国家宣传机器的核心机密。我们好奇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什么时候在外人眼里也变成了“人傻、钱多、没人管”的明星行业了?   人傻:“积极的极少数”如何战胜“消极的大多数”(Xiao Bai Shu)   说到“人傻”,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果真不假。   这里的“人傻”,当然不是指互联网上活跃的呼风唤雨的各路英豪,他们左手拿着必威体育精装版技术什么P2P/HTML5,右手握着股票期权、风险投资和动辄数亿规模的用户,这里的“人傻”实在不好意思直接挑明了说就是用户,我们不妨称动辄就容易这些被神奇技术吓尿裤子的“消极大多数”们,就像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他们每天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出出进进,或因种种引诱询唤而入,或因种种网络流氓行径而逃,总而言之,在超级程序猿和网络财富新贵们这些被称为“积极的极少数”掌控的虚拟世界里, 小白鼠们几同于数字化社会里的流浪汉,他们托钵何处,就会流浪何处。   (大多数小白鼠都是循着各种各样的人性诱惑(你想约吗?免费哦?要红包吗?)进入了被技术所猎杀的、那个幽暗而没有底色的互联网空间里)   还记得那些前朝曾是“流氓软件”的制造者,突然某一天就扭转乾坤、化身“网络安全卫士”专家吗?还记得小马哥在经历那个“艰难决定”之后、让用户在QQ和 360之间的二选一指令吗?还记得马云在2015年2月份香港的一次演讲中特别提到,淘宝上的许多货物既非假货、也非正品、而是一种叫做“网货”的“淘宝特供品”吗?   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技术门外汉朋友请教业内某技术专家,究竟什么是HTML技术?这位专家说,所谓的HTML,其实和“HOW TO MAKE LOVE”差不多。没错,按照麦克卢汉的“Messege is Massage”(信息即按摩),大多数小白鼠们都是循着各种各样的、时常突破底线的人性诱惑(你想约吗?要免费吗?想得到不劳而获的红包吗?)进入了被技术所猎杀的、那个幽暗而没有底色的互联网空间里。   在技术面前,小白鼠们就是最廉价的捕猎对象,而国家在信息技术相关立法方面的严重滞后,更使互联网成为了“重点沦陷区”。君不见,今天一大批披着互联网金融 和P2P技术外衣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打着“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等旗号,又开始新一轮悄然无声的猎杀了吗?   钱多:享不尽的人口红利和垄断红利   说眼下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上热钱汹涌,一点都不为过。   就拿互联网金融来说吧。其实,在美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这一说,因为几乎所有的美国金融机构都很早使用而且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早就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业不存在国家垄断经营这一说,对于个人或者小型企业而言,信用卡贷款、各种银行的个人无抵押贷款等资金渠道都非常地便利,这也是美国P2P龙头Lending Club企业在美国本土独领风骚的原因之一,通过网上竞拍,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让借方和贷方直接匹配,从而降低贷款利率。   (国内的P2P网贷平台创业热潮,几乎都喜欢顶着一个“金融创新”的帽子,觊觎着进入一个原先坐享垄断红利的“合法市场牌照”)   Lending Club在美国风行的背后,首先是基于其整个国家有一套完整、完善、实时的覆盖大、中、小企业各个人的信用体系FICO评分系统。我曾经在美国的银行和超市数次申请信用卡和打折卡而未果,其中一次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银行的一位客户代表看上去是个年近五旬的老太太,跟我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无论我怎样软磨硬泡, 她一直微笑着解释为什么要拒绝我的申请——因为我当时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还不够长,缺乏足够的信用纪录支持我获得这张信用卡资格。   反观国内“钱多”得难以估计的P2P网络借贷市场,短短两三年间,P2P平台总数有名有姓的接近2000多家(还不包括那些在小地方隐形的影子公司)。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仅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都如出一辙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