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主 要 内 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3. 社会保障相关关系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是使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到政治目的! 二、社会保障的发展 (一)萌芽阶段 1601~1882年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时期 1.产生背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机器大工业造成大量失业 2.内容:《济贫法》 1601年《济贫法》,即通常所称的“伊丽莎白第43号法”。 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 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 1834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期 1.产生背景: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起来,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缓和政策;德国资本主义的特殊性 2.内容: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1.背景:经济发展打下的物质基础;《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内容:《贝弗里奇报告》主张通过普遍性、政府统一管理、全面保障三原则,建立一个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灭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教育)和陋隘(住房和环境)。 “从摇篮到坟墓”的系列社会保障计划,把英国建设成“福利国家” 1933年,美国通过实行“罗斯福新政”使政府全面介入经济活动。1935年美国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它不仅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也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 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20世纪70年代至今 1.背景:社会保障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2.内容: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强调社会保障中国家、单位、个人应三方负责,注重个人责任;着手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收支问题 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全面的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后,对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缓解经济危机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它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 高福利、高补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助长了人们的依赖心理。一些人不愿从事报酬低、工作难度大、社会地位低的职业,而宁愿失业、享受救济,或提早退休领取退休金。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经济效益和效率。 发展规律 三、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二)国际教训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前: 国家—单位保障制 改革开放后: 国家—社会保障制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1949—1956)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1957—1968) 国家—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1969—1985) 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 国家——单位保障制框架与特色 框架 国家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 特色 国家负责 单位包办 板块分割 封闭运行 全面保障 (二)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但此消彼长。 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色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 退休和退职 退休和退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退休:职工因年老或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按规定定期领取生活费用,养老休息的法律行为。凡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具有较长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