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洪洋篆书教程刘洪洋篆书教程
第二章 金 文
第一节 金文要述
金文亦称“钟鼎文”、“吉金文”、“彝器文”、“款识文”、“铜器铭文”。从广义上讲,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上自殷商青铜器文,下至民国铜币上的文字。从传统意义上讲指秦汉以前的青铜器铭文,属大篆系统,因青铜器而得名。青铜是金,且称“美金”,以其灿烂的色泽,同玉一起,成为古人的珍宝,是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是政治、宗教、权力、财富的精神体现。从考古发现看,最早的金文是商代早期铸于青铜器上的族徽符号,文字较小;金文最发达的时代是两周,文字较多。经历年的发掘出土铜器万余件,其中周以前的六七千件,有铭文的四千余件,单字约四千余字,已辨识的两千多字。文字少的仅一两字,最长的是毛公鼎,32行491字。
青铜器以礼器和乐器最为常见。礼器以鼎为最多,乐器数量以钟最,还有酒器(斟酒用的爵(jiu)角斝(jia)、饮酒用的觚觯(gu zhi)罍甗艺术品不是材料的安排,而是情感的符号通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盖的头端呈昂起的兽形,高鼻鼓目,两齿外露,长有两只巨大曲角,两角之间夹饰一个兽面,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正中延伸一条扉棱直到尾部,颈部这段的扉棱做龙形,两侧各饰一条卷尾顾首的龙。盖的颈部以下,也就是不再昂起而接近水平的部分,装饰有一个饕餮纹面,在饕餮的头端加铸了两只立体的兽耳器身曲口宽流,鼓腹,每边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组成几组饕餮纹面,显得庄重大方。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为地纹。其间配以象、蛇、鸮、蝉等动物,形态逼真。觥体后部有一鋬手,采用雕塑手法,上部做成龙角兽首,中部为鷙鸟,下为垂卷的象鼻,两侧还有突出的象牙。工艺非常精致,圈足扉棱间饰回顾式龙纹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惟有行款稍异,共计六行四十字。西周早期青铜器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通高30.4厘米,口径23.6厘米,重5850克。或“朕簋”。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四耳作兽首形,有珥,方座,腹及方座皆饰卷体夔龙纹。造型庄重,装饰华丽,制作精致。腹内壁有铭文八行七十八字,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的祀典,实际是铸件人对周文王父子的颂词。大丰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同时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成王青铜器1965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宝鸡市博物馆。1929年出土於洛陽邙山的馬坡。通高25口徑17米。長子口,鼓腹,首耳,下有方垂珥,圈足下方座,方座四角又有矩形足。口下浮雕首和化夔紋,腹雷。通高29厘米,口径20.2厘米,重7.1公斤。束颈,口沿外侈,有盖,鼓腹,连裆,足作圆柱形,管状长流,鋬为长舌兽首状,盖与器以链环相接。盖沿及器的颈部均装饰着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龙纹,流管装饰三角雷纹,是西周恭王时期铸造的温酒器该器盖内有铭文132个字,主要记载了周恭王三年,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裘卫分两次索取了觐见天子的东西,即价值八十朋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农用土地,作为索取礼品的代价。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通高27.5厘米,口宽26厘米,口长17厘米,重6500克。又称厉王簋、夫簋、胡簋是目前所知的极少数明确的周代王器之一,周厉王十二年作器。1978年5月陕西扶风齐村出土,扶风县博物馆藏。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 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侈口宽体,鼓腹,圈足,下附方座。大龙耳高耸,有龙垂珥。颈和圈足饰兽体纹,腹和禁壁饰直条纹,方座四角饰兽面纹,形体庞大,浑厚典雅,被誉为“簋王”。内底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四字,记载了周王朝的第十一位国王周厉王祭祀祖先的祝词。(“害夫”,读做hu,是西周厉王的名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