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在微生物的应用说明例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NAS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范 围 本文件规定了CNAS对医学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认可要求。 微生物专业中涉及到的病毒血清学检验、基因扩增检验、寄生虫检查等应符合相应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 管理要求 4.6.2 试剂质量验证应符合如下要求: A)新批号或货次的试剂使用前,应通过直接分析参考物质、新旧批号平行实验或常规质控等方法进行验证,并记录; B)新批号及每一货次的试剂、纸片,如吲哚试剂,杆菌肽,奥普托辛,X、V、XV 因子纸片等应使用阴阳性质控进行验证; C)每一新批号药敏试验纸片使用前应以标准菌株验证; D)所有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荧光染色)的新批号,应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 管理要求 E)直接抗原检测试剂,若含内质控,每一新批号或相同批号不同货次应检测阳性和阴性外质控并记录;若不含内质控,实验应每天检测阳性和阴性质控并记录; F)定性试验试剂每次检测时应至少包括一个已知阳性和一个已知阴性菌株/样本。 G)培养基外观宜良好,每批号/货次的商品或自配培养基应检测相应的性能,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应以标准菌株验证。(由厂家提供) H)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 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2 上岗前应接受辨色力检查。 5.1.4 中级技术职称,医学、医学检验专业背景,或相关专业背景经过医学检验培训,三年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 5.1.6 应至少每6个月对人员进行胜任该岗位的考核,没有通过岗位职责考核人员应再培训和再考核,并记录。 5.1.10 制定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以减小职业暴露的危险。 技术要求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应有足够的办公、文字处理、培养基制备、实验工作空间。宜有适当的水池、排水道、电源插座、通风设施,电话。 5.2.2 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有可视窗,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应通风,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防虫纱窗;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实验室门口应设挂衣装置悬挂工作服,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实验室内应设洗眼设施,应有应急喷淋装置;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压力灭菌器。 5.2.4 实验室内照明宜充足,避免阳光直射及反射,如果可能,可在实验室内不同区域设置照明控制,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要。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 技术要求 5.3 实验室设备 5.3.2 设备性能应达到规定标准,并且符合检验要求。 A)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的校准应满足制造商建议; B)至少每半年校准一次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浊度仪; C)每年进行检定或校准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气流、负压等参数);CO2浓度检测仪;细胞离心机;压力灭菌器;游标卡尺;培养箱;温度计;移液器、微量滴定管或自动分配器。 技术要求 D)应保存仪器功能监测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温度依赖设施(冰箱、孵育箱、水浴箱、加热块等每日记录温度);CO2培养箱(每日记录CO2浓度);超净工作台(定期做无菌试验);压力灭菌器(至少每个灭菌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内置化学指示卡;定期进行生物监测); E)应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记录的设备至少应包括:生物安全柜;CO2培养箱;自动化鉴定仪;血培养仪;压力灭菌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离心机。 技术要求 5.3.3所有试剂宜标注:名称和质量、浓度或滴度;存放条件;配制时间;失效期。以上内容亦宜记录。若试剂启封,改变了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宜记录新的有效期。试剂的储存条件宜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并在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 培养基标签应包含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适用时包括配方、质量控制、贮存条件等信息。 5.3.4 药敏用标准菌株种类和数量应满足实验室工作要求,并保存其来源、传代等记录,并有证据表明标准菌株性能满足要求。 5.3.7如果设备故障影响了方法学性能,在设备修复、校准后,实验室应对设备性能进行验证,例如检测质控菌株或已知结果的标本。 检验前程序 5.4.1 检验申请单应包括标本来源和临床诊断; 5.4.3 制定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指南; 5.4.8 应制定标本接收标准,评估标本的合格性并反馈评估结果。不合格的痰标本宜尽快通知医生、护士或患者(门诊),以便重新采集。 检验程序 5.5.1 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 所选择的涂片、染色技术、培养基应能从标本中分离、识别相应的病原菌;鉴定方法应符合要求;应有处理组织标本的能力。 应明确伤口标本培养程序,深部伤口感染应至少包括标本采集、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培养及鉴定。应有适当的方法检测苛养菌(如放线菌,快速生长的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