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课程学习设计范本.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史学》课程学习设计(III) 《地史学》课程设计—III 概要:一. 对地史学总论部分的回顾,并总结地史学分论部分。同时对本课程提出个人的和建议。 二. 小论文:个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刻的〇 前言 一 课程部分 1 课程内容概括 一、大陆漂移说的兴衰 二、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一)地球表面最长的山脉——大洋中脊 (二)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 三、大陆漂移说的复活 四、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 ()岩石圈板块的划分 ()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 ()板块构造说如何解释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问题 2 个人学习方面 感兴趣的内容及所的学习和投入方式个人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二 小论文 题目:对的关注 〇 前言一、大陆漂移说的兴衰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魏格纳认为: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Pangea) ;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Panthalassa)。从中生代开始,这个泛大陆逐渐分裂、漂移,一直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图9-12)。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出现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这个学说,在当时有两点引起人们的兴趣。一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水平运动对地壳构造形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陆和大洋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李四光在当时也受到此说的影响。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人怀疑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日月潮汐摩擦力是否足以使大陆硅铝层在洋底硅镁层上漂移;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如果是硬的硅铝层在较软的硅镁层上发生漂移,为什么硅铝层的前缘褶皱成山而硅镁层的边缘反倒没有褶皱而只拗陷为海沟?如果大陆漂移是在中生代开始的,那么古生代以前的褶皱山脉是怎样形成的?由于许多问题得不到答案,特别是受到固定论者的坚决反对,到了30年代,此一学说便逐渐消沉下去了。 二、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若干世纪以来,地质工作都是局限于大陆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为苏美等国家争夺战略要地和海底资源,各种科学伸入到这片占地球总面积71%的“禁区”,展开了多方面的海洋调查工作,并获得了大量海洋科学的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崭新的学说——海底扩张说。 (一)地球表面最长的山脉——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或称洋脊,指海底纵横绵延的山脉,总长度可达65000km,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其中最典型的为大西洋中脊,它与两侧大陆平行延伸,略呈S形;高出洋底2000—3000m,洋脊中央常为一深陷裂谷,两侧有一系列阶梯状断层,形成地堑构造。有些海底山脉并不在大洋的中间,一般称为海岭,如沿东经90°的东印度海岭,北冰洋上的罗蒙诺索夫海岭等。又如太平洋东部的海岭,没有明显的中央裂谷,也不甚崎岖,称为太平洋中隆。 综上所述,洋脊位于温度较高的地幔软流圈上隆的地段,是岩石圈的巨型张裂谷,是岩浆的涌出口和地热排泄口,也是区域变质发生的地带。 (二)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 在洋脊两侧人们发现有许多地质现象,特别是地球物理现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称性的特点,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思考。 1.地质现象的对称性 从大洋中脊向两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形成以大洋中脊为中心、两侧地质现象对称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应该同大洋中脊及洋壳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2.海底磁条带的对称排列地球磁场的两极能使指南针的两端指向南北,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是地球发展过程中磁场的极性特征,可以保存于不同时代的岩石中,则是近年才被揭示出来的。专门研究岩石中剩余磁性的科学,称为古地磁学。。 3.洋底年龄的特征前面提到海底沉积物有从洋脊向两侧由薄逐渐变厚的特点。海底扩张说对于许多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它提出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地表总面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既然有一部分洋壳不断新生和扩张,那就必然有一部分洋壳逐渐消亡。这一过程大约需2亿年。这就是在洋底未发现年龄比这更老的岩石的缘故。 三、大陆漂移说的复活 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迅速发展,获得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论据,使大陆漂移的学说得到复活。例如,当初魏格纳从地图上论证了大陆边界的拼合现象,1965年E.C.布拉德重新研究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大陆的边界不应当以海岸线为准,而应当以大陆壳的边界即大陆坡的坡脚为准,并应考虑消除在大陆分裂后陆壳的增建(例如非洲尼日尔三角洲沉积增建数百千米,第三纪和近代火山喷发熔岩形成冰岛及其它火山岛等)和改造(如外力侵蚀海岸后退等)部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