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9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VIP

2009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9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9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2009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 考点9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考点要求】 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 【重点难点】 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日本与两汉的交往;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整体概括】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通发达,统治者思想开放,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东与朝鲜、日本,南与越南,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西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都有联系、交往。出现了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影响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和非洲。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中外交往中中国主要是文化输出。 【考点扫描】 特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文化交流: 辰韩 “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 秦韩 ”。 贸易往来: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等输至朝鲜。 ①人员往来:武帝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经”。后来倭国又“遣使奉献”。 ②贸易往来:中国 铁器、铜器、 丝帛 传入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越南: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越南象牙、犀牛、珍珠等输往中国;中国的铁器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 术也在越南推广。 开通: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中国与 中亚 、 西亚 、 南亚 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意义: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两汉之际 佛教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①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度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西亚:安息 是西亚大国,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 安息 等国的阻隔。 ② 97年,班超派 甘英 出使大秦,到达 波斯湾 。 ③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将 象牙 、 犀角 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是正史中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知识归纳】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和方式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文化先进; ②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③交通便利(丝绸之路);(想来、欢迎来、能来)(根本:生产力的发展) 方式:①使节交往;②经济贸易往来;③文化技术交流; 一、往东:与朝鲜、日本的关系 (一) 与朝鲜的关系 ①秦汉之际,有很多燕、赵、齐人去朝鲜; ②西汉初年,朝鲜半岛的三韩多次派人会见汉武帝;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③中国与朝鲜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铁制生产工具等。 (二) 与日本的关系 ①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②东汉光武帝时,授倭奴国使者以“汉委奴国王”金印。 ③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等传本,丰富了其物质文化生活。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拓展;使中国外交更活跃,范围也更大。两汉时期,我国的外交开始突破东亚范围,走向世界;加强了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开始融入中国文化。  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 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等。 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 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阶段特征 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还在中原。 ②宋元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加上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多战乱,也由于指南针的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 ⑵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突出特点是:——重礼仪和友谊,进行平等友好交往。 4、秦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显著特点 (1)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