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炎技术操作规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操作规程.docVIP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炎技术操作规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操作规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炎技术操作规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注射法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操作规程 【疾病概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导致的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本病中医属“胃痛”“胃痞”“嘈杂”“呕吐”等病范畴。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该病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的13%。因其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故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年龄在40岁以后,60岁左右达高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目前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被称为胃癌的背景性疾病,但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癌变,癌变率为1%~3%。单纯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低,而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病人,癌变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有条件者可查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及肿瘤相关抗原;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接受胆汁返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返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诊断依据】 (1)存在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迁延不愈等易发因素。 (2)上腹部隐隐作痛,时呈胀痛,脘部痞闷,嗳气,食欲减退,甚无食欲,大便干结或便溏,口干口苦等症状。 (3)胃镜检查是CAG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以黏膜变色、变薄及血管显露为重要特征。CAG胃黏膜呈灰白、灰黄或灰色,范围可以是弥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呈小灶状。CAG早期可见黏膜下小血管,重者可见到黏膜下大血管。如腺萎缩后腺窝增生延长或肠上皮化生而看到过形成的表现,黏膜层变厚,表面粗糙不平,颗粒或结节僵硬感。 (4)病理诊断标准:①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②黏膜肌层增厚;③可有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④固有膜炎症;⑤可有淋巴滤泡形成。 【治疗目的】 采用穴位注射当归、黄芪注射液,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抑制幽门螺杆菌,减轻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等病理改变,从而达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 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针法一方面增强了对穴位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大量的研究证明:单纯的肌肉注射药物,其疗效远不如穴位注射药物好,而单纯的穴位毫针刺激也远不如药物刺激和注射针刺激的混合刺激。穴位得药物相助而作用更强,药物在穴位中扩散而吸收更快,两者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效。穴位注射选穴少而精,操作规范,比较容易推广。 【用物准备】 治疗盘,10ml一次性注射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规格:10ml)和复方当归注射液(上海和黄药液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ml),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选穴 肝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 操作 (1)进针法:快速将针头刺入皮肤即可。 (2)角度:体胖者直刺,偏瘦者向脊柱方向斜刺。 (3)深度:缓慢进针至肌肉层,以医者手下有紧涩感为度,切勿将药液注射在脂肪层。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协助家属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固定好要取的穴位。 (4)用10ml注射器吸取黄芪、复方当归注射液各4ml,摇匀,换用5号局部封闭针头。 (5)患者首先采用俯卧位,双手置于下巴下,施术者找准患者肩胛下角,该点与第7胸椎棘突下平行,向下找到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于竖脊肌高点处定位肝俞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向下数3个棘突,同法定准胃俞穴;平髂 骨脊 水平,即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位大肠俞穴。2%碘伏消毒,75%酒精脱碘,体胖者采用直刺,快速透皮后,缓慢进针至肌肉层,以医者手下有紧涩感为度,进针深度2~3cm,切勿将药液注射在脂肪层;体瘦者则宜在快速透皮后,将针向脊柱方向斜刺,刺入深度不超过2cm,以防刺入胸、腹腔。 (6)肝俞、胃俞、大肠俞穴注射完后,患者换仰卧位,定位足三里穴,同上消毒后,垂直皮肤刺入2.5~3.0cm;各穴进针到指定深度后,均应在回抽无回血后,方可缓缓推入药液。 (7)肝、胃、大肠俞、足三里均注入2ml,每次注射一侧穴位,左右穴位交替进行。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周治疗3次,治疗3个月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