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考点..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育种考点.

作物育种 绪论 一、作物育种学:指的是研究选育、繁殖与利用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的栽培群体。 要点:(1)人工选育的群体,具时间和区域性;(2)具有基本的三性(DUS); 特异性(Distinctness):特征性状的差异性、 一致性(Uniformity):个体间性状整齐度、 稳定性(Stability):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 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所有类型的品种都应具有“三性”。 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1)种质资源工作上有待进一步加强、(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增强育种品种的抗逆性及搞高产品品质(4)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5)改革育种体制,推进育种的产业化进程 第一章 1、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国内外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也是作物优良品种必备的基本条件。 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机理是什么? ①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 ②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③减少倒伏、提高稳产性。 4、理想株型育种 : 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5、、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作物经济产量的高低与光合作用产物的生产、消耗、分配和积累有关。从生理学上分析,作物的产量可分解为: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 =净光合产物×收获指数 =(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呼吸消耗) ×收获指数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是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影响作物稳产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旱、涝、风、高温、低温冷害与冻害、土壤(盐碱、低磷、低钾、缺铁、亚铁毒、铝毒)、生物(病虫害) 育种目标的制订的基本原则及思路:针对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调查品种待推广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种植制度,利用收集的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来综合设计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诸多性状。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一、适应国民经济和生产发展要求 二、针对作物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依赖现有的种质资源 三、与特定的生态环境及种植制度相适应 四、落实到具体性状和指标 五、用前瞻性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育种目标 第二章 1、种质资源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 种质: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遗传资源)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二、作物育种工作重大突破取决于关键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三、种质资源是人类开发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新育种目标的前提 四、种质资源可以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避免遗传脆弱性 五、种质资源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 六、种质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 现代育种取得显著成就同时,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存在遗传基础日益呈现出贫乏趋势 ,为什么?(简答题不需要答后面那么多) 答:1)选择中丢失:在育种,人们按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被保留,不符合育种目标的各种多样性基因被淘汰。 2)亲本的集中:杂交育种使用的亲本,越来越集中到对当地条件最能适应、综合性状最好、配合力最佳的少数几个品种上。 3)地方种质未保存:新品种的不断育成和推广,使原有老品种(特别是地方品种)逐渐淘汰,常常未作为种质保存,有益基因丢失严重。 4)耕作变化:随着农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农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日益缩小,物种的多样化变异失去了生存条件。 4、作物起源中心(centers of origin of crop):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 现在定义为: 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原生起源中心)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次生起源中心)的独立农业地理中心。 5、作物起源中心的内容①两个特点:基因多样性;显性基因高频率。 ②分为两个中心: 原生起源中心: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次生起源中心: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6、1.中国—东亚中心:水稻、大豆。2. 印度中心:芝麻、红麻。3.中亚细亚中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