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VS编程快速上手
Vojta姿势反射 Voita运动发育治疗法 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简称Vojta疗法,是德国学者Vaclav Vojta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创立的治疗法。它是让患者取一定的出发姿势,对身体特定部位(诱发带)给予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两个移动运动促进手法的总称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因而又称其为诱导疗法。 发育分期 Voita根据发育规律,将婴儿姿势发育分4期。 第1屈曲期:0~6周; 第1伸展期:6周~4个月。 第2屈曲期:5~8个月; 第2伸展期:9~12个月。 Vojta反射实际上也是一种婴儿反射,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及年龄增长,有明显的消长规律。该反射出生时存在,但不完善,随着中脑及大脑皮层的不断发育成熟,以及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出现而不断完善。 0~3个月的婴儿主要受原始反射的支配,在姿势反射的反应中除了Moro与紧张性颈反射样应答反应之外,多数是依重力下垂而无明确反应。 4~6个月的婴儿由于有了立直反射及第2屈曲期的到来,姿势反射才明确出现,以屈曲的应答反应为主。 7个月以后的婴儿,由于平衡反射的出现及第2伸展期的到来,姿势反射更加完善,主要以伸展的应答反应为主。 Voita七种姿势反射 Vojta利用七种姿势反射,衡量小儿的发育是否正常,早期发现异常,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及脑损伤性疾病,方法简单、诊断准确、无损伤,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采用。 一、拉起反射 诱发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头正中,检查者面对患儿,将两手拇指从小儿手掌尺侧伸入小儿的手掌中,用其余四指固定小儿腕部,注意勿触碰小儿手背.当检查者确定小儿发生手握持反射后紧紧地握住检查者的拇指时,将小儿用力从床上拉起,使躯干与床面成45度时,观察小儿头部与下肢的变化 Ⅰ相: (0~6周) 表现:小儿头背屈,两下肢轻度外展屈曲. 正常反应 Ⅱa相: (7周一3个月) 表现:拉起时,躯干屈曲,头颈在上部躯干延长线上,双下肢稍向腹部屈曲。 Ⅱb相: (4~6个月) 表现:拉起时躯干进一步屈曲,头颈前屈,下颏抵胸,双下肢屈曲,大腿可抵腹部。标志着第二屈曲期发育成熟。 Ⅲ相: (7~8个月) 表现:躯干伸展,用坐骨结节支撑体重,肩外展,被拉起时,上肢屈曲有用力的表现,头抬高,下肢半屈曲半伸展,并略抬高。 Ⅳ相: (9一12个月) 表现:躯干伸展充分,以骶椎为轴,上肢用力主动拉起,下肢轻度外展,伸展不动,足背屈,足跟贴床。 异常反应 ⑴头极度背屈.拉起时,头向后方呈极度背屈状态,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⑵头极度背屈,下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呈角弓反张状态,似拱形桥,所以又称桥状拉图. ⑶脊柱与四肢硬性伸展,拉起时全身似木棒,无髋关节的分离动作,又称棒状拉起. ⑷头背屈、四肢极度屈曲. ⑸各相指标较同龄儿延迟. 二、立位悬垂反射 诱发方法 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双手扶持小儿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触碰小儿背部,注意观察两下肢动作反应。 正常反应 Ⅰa相: (0~3个月) 表现:两下肢呈弛缓性半伸展,半屈曲状态。 Ⅰb相: (4~7个月) 表现:两下肢主动屈曲向腹部. Ⅱ相: (7~12个月) 表现:两下肢主动的自由伸展. 异常反应 ⑴双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伸展,交叉尖足,多见于痉挛型脑瘫 ⑵两侧下肢一侧伸展,一侧屈曲,这是受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所致 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或上下肢全呈屈曲状态. 三、俯卧悬垂反射 诱发方法 小儿取俯卧位,以手掌托住患儿胸腹部至空间位,头居中、身体水平位。观察头颈、脊柱和四肢。 正常反应 Ⅰ相:(0~6周) 表现:头颈、脊柱和四肢弛缓屈曲。 Ⅱ相:(7周~4个月) 表现: 颈对称伸展至肩的高度,躯干、四肢轻度屈曲。 Ⅲ相:( 4 ~12个月) 表现:颈对称伸展、抬头,躯干逐渐伸展,至6个月时到骶椎。下肢轻度外展、轻度伸展或屈曲,上肢弛缓性屈曲。 异常反应 (1)手握拳吃手,上肢屈曲紧贴胸部,下肢硬性伸展 (2)上下肢均呈伸展状态,这是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所致 (3)头与四肢下垂,脊柱上凸,呈倒“V ”字形,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或者脊髓性肌营养不良疾病的特点 (4)头背屈、脊柱与下肢呈硬性伸展、下肢交叉、尖足、角弓反张 四、Collis水平反射 诱发方法:使小儿仰卧位或者侧卧位,手指伸开,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一侧上臂,另一手握住小儿下肢大腿根部,从检查台上向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侧上下肢的姿势变化。 正常反应 Ⅰa相:(0~6周) 表现:上肢呈Moro状态,下肢髋、膝、踝关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