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考历史预测
篇一:2016年中考历史预测题
2015年中考历史预测题
一、“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几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对今天的准确把握。当今,祖国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
【国共两党 团结合作】
材料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
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成果,分别指什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对峙多年的两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握手?
(3)以上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度合作。请分别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作用。
【国共两党 争端再起】
材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4)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5)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 观察右图资料。
(6)阅读右图,这是抗日战争后,
蒋介石炮制的阴谋诡计,反映历史
上的哪一事件?结果怎样?1946年
6月,蒋介石又做了什么?
材料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7)在材料中的“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历史上发生了一些重大战役,请举两例。
材料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8)诗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怎样的情怀?“国共内战,两岸分离”。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在实现统一之前,鉴于海峡两岸的现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感悟历史、面向未来】
材料
05年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 2012月11月,习连会将习近平会见吴伯雄
的历史性握手“九二共识”写入报告 国民党名誉主席
材料 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形势,国共两党要有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两岸应该强化经济关系,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讨论推动签署教育交流、文化交流协议,为两岸民众创造更多实质利益。两岸同胞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新华社
(9)通过对以上知识的阅读和回顾,你有什么认识与感悟?
二、近代中国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遭受的哪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3分)
2、材料一: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1)“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4分)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