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氮气危害安全培训.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培训 --防止氮气危害 课程大纲 1、介绍氮的理化性质 2、空气中含氧量对人的影响 3、氮气危害风险易发生的空间 4、控制氮气危害的措施 5、氮气窒息现场救援方法 氮气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2 分子量:28.01 外观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熔点:-209.8°C 沸点:-195.6 °C 零界温度:-147 °C 零界压力:3.40MPa 饱和蒸汽压:1026.42(-173 °)kpa 相对密度(水=1):0.81(-196 °C) (空气=1):0.97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燃烧性:本品不燃,但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及爆炸危险。 毒性:无毒 缺氧程度与身体反应对应表 氧气 (%体积) 影响与症状 23.5 最高“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23.5%) 21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19.5 最低“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5%) 15-19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12-14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10-12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8-10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由移动。 6-8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6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现场作业环境中 窒息风险zainazaina 打开的人孔 风险大 现场作业环境中窒息风险 现场作业环境中窒息风险 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 现场作业环境中窒息风险 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 工作人员在安装阀门和管节时,面部正对着有氮气排出的法兰,造成窒息 现场作业环境中窒息风险 液氮的危害 低温灼伤,皮肤接触液氮造成冻伤 使橡胶、塑料、碳钢,等材料发生脆化 事故案例分析 在教训中警醒!!! 一、事故案例 案例1:2014?年?11?月?24?日下午?16:20?时左右,化工公司合成车间?1名操作人员到低温甲醇洗废甲醇罐池底下捡水桶,沿着爬梯到池底后当即昏迷,车间另外?3?名人员(2?名操作人员,1?名技术员)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证措施的情况下先后下去救人,到池底后当即昏迷,现场人员当即呼救并报合成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上报化工公司领导(当时正在开项目监理例会),化工公司领导当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总承包单位项目部施工经理和?HSE?经理同时赶到事故现场协助组织抢救,4?名伤者送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案例(一) 事故案例 案例2: 2011年11月4日,成都昭觉加气站储气罐操作室发生氮气泄漏事故,导致两人窒息死亡。事故是工人违规操作,没按正常程序排放氮气造成的。正常的操作程序应把储气罐顶部的阀门打开,通过顶部排放。底部的排放阀是严禁打开的。工人为了加快排放进度,把不该打开的底部阀门打开。造成操作室内氮气迅速大量聚集,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案例(二) 二、事故分析 1、安全培训不到位,有些作业人员不知道氮气的危害, 不了解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2、安全管理上有漏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未执行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 4、监护措施不落实,作业现场没有按规定配备安全防 护器具和救护器材,没有相应的急救措施、没建立可靠的联系方式。 5、监护人员救人心切导致冒险蛮干,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容器救人,使事故扩大。 6、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未检测确认工作环境的氧气含量,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违章进入密闭空间作业。 。 防止氮伤害的措施 一、风险评估 使用和排放氮气应事先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应进行记录并存档。风险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1 人员处在氮气危害环境中的可能性; 1.2 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氮气排放的区域和方式; 1.3 受限空间、控制室、化验室和实验室等区域的氮气危害。 二、禁止使用氮气用于以下目的 2.1——一般的表面清理(包括工艺区域、维修车 间、室外工作区域、任何设备). 2.2——气动工具的驱动; 2.3——作为工艺、仪表的替代或备用气源, 2.4——在可能有人存在的区域中进行工程应急、冷却或灭火 三、现场措施 3.1 使用氮气前应得到批准(包括使用氮气作为压力测试介质),且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企业应对可能处在氮气危害环境中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包括氮气的危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