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鹤虱与南鹤虱的区别.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鹤虱与南鹤虱的区别   摘要:目的 区分鹤虱和南鹤虱两种药材。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药材的植物来源、产地、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药材在以上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差异。结论 临床使用时应加以区分,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鹤虱;南鹤虱;来源;显微鉴别   鹤虱入药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蛔虫、蛲虫病,小儿疳积,虫积腹痛[1]。由于鹤虱和南鹤虱功能主治叙述相同,名称相似。然而两者在药材来源、植物形态、产地、药材性状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1 药材来源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实。   2 植物形态及产地   2.1鹤虱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具有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长圆形或宽椭圆形,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及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状花序腋生;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具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外围雌花花冠丝状,3~5齿,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主产河南、山西、贵州等地。   2.2南鹤虱 2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2~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线形,先端尖,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而细长。顶生复伞形花序,花序梗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主产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   3 药材性状   3.1鹤虱 果实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到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外一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3.2南鹤虱 果实为双悬果,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先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突起的棱线,沿棱线密生1列黄白色的钩刺,棱线间的凹下处散生短柔毛。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2]。   4 显微鉴别   4.1鹤虱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3]。   4.2南鹤虱果实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主棱处有分化成单细胞的非腺毛。中果皮有大型油管,在次棱基部各1个,接合面有2个油管,扁长圆形,内含黄棕色油滴;主棱内侧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种皮细胞含红棕色物质。胚乳丰富,薄壁细胞多角形,壁稍厚,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5 化学成分   鹤虱果实中含缬草酸、油酸、正己酸、右旋亚麻酸、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   南鹤虱果实含挥发油约2%,其中含细辛醚、巴豆酸、甜没药烯等。不挥发性部分含有细辛醛和甾醇类物质。   6 药理作用   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1%天名精子配5滴加人生理食盐水25ml中,加温37℃再放人大绦虫,结果1~2min即死。   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在动物试验中(大鼠子宫、大鼠小肠、离体豚鼠、猫支气管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4]和抑制呼吸作用,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蛙惊厥有轻度的保护作用。也有报告指出其叶提取物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对离体猫心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舒张离体大鼠及豚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等平滑肌。   7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鹤虱和南鹤虱虽然用药部位相同,但是其药物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有着一定的区别,临床应用时还是应该加以区别。   参考文献:   [1]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