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汉武帝 董仲舒 课程标准: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模块衔接: 必一2、3课 史观:经济、政治与思想关系 一、秦汉时期儒学的发展 1.秦:“焚书坑儒”,儒学遭沉重打击 2.西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儒学复苏 ③作用: ▲暴政、重赋、重役、 严刑酷法 ②“无为”表现:P8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目的:加强思想统一和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①“无为”背景:⑴秦末战乱频繁,经济严重破坏 ⑵吸取秦亡教训 休养生息 ⑴经济恢复和增强,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⑶内外松弛的形势,使西汉在国力强盛背后潜伏社会危机,威胁西汉政权稳定,无为思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 ▲郡国并行,王国问题 ▲匈奴北犯,边患问题 ▲土地兼并加剧 3.汉武帝以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⑵学术活跃,儒学复苏 二、儒学独尊(正统)的历史背景 1.内外松弛的形势使西汉在国力强盛背后潜伏社会危机,威胁西汉政权稳定,“无为而治”的思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现实) 2. 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政权,武帝迫切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目的) 5.董仲舒改造儒学思想,符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政治需要 ——思想优势 3.汉初无为政策,使思想活跃,儒家思想复苏 ——前提 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推行一系列尊儒措施 ▲必要性: ▲可能性: ——政策推动 4.武帝实行“举贤良对策”,发掘治国人才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儒学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刘向把他比之为姜太公和伊尹,认为其功业远远胜过管仲和晏婴。 经历三朝,武帝时三次应对策问,因《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他是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目的: 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 1.新儒学特点(含义):P8 以儒学为核心,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3.主要思想及积极作用:P9 ①“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强调人君要爱护百姓,发挥“仁政”思想,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矛盾 ▲为君主专制提供神权外衣,利于加强君权 儒家道德标准,为人处世准则(道德伦理观) ④“三纲五常” ▲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言行(忠君),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总体:巩固统一,强化君权,和谐关系,稳定政权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为其政治思想提供哲学基础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赋役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对新儒学评价: ①为封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 ②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④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扬传统美德,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积极: ▲消极: ①儒学独尊,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束缚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文化专制) ②宣扬封建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束缚人性 ③唯心主义成分多 ④神学迷信色彩浓 ③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关键性作用 儒学特点: 1.与时俱进,自我调节(发展) 2.善于学习、借鉴,兼收并蓄(改造) 3.适应封建统治需要(根本) 4.学说特点: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学的发展看,儒学具有那些主要特点? ▲仁、德治、民本; 和为贵,和谐; 中庸,协调矛盾 ▲道德、伦理、修养、精神等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四、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①政治上: ⑴BC124兴办太学,学生考试合格做官 ②教育上: 汉代开创中央和地方二级封建官学制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始设立的全国性最高学府。 ⑶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权威性、官方性 ▲以儒为主,辅之道法 ⑴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实用性) ⑵BC136确立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⑵推行察举制(孝、廉) ▲提高儒学地位 ▲教育为儒学垄断,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 《诗》《书》《礼》《易》《春秋》 2.汉武帝兴办太学: 四、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精通五经的“博士” ⑵提高儒学地位,使教育为儒学垄断 BC124年,长安 ②教材: ①兴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医疗器械研发各阶段所需DMR及DHF文件.xlsx VIP
-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全球化运营策略.pptx
- 在线网课《公司并购与重组》课后单元测试答案.docx
- 海外发展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为净零世界建立市场.docx
- 中班数学绘本游戏《首先有一个苹果》课件.ppt VIP
- 2024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名单 .pdf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农业经理人》教学大纲.docx VIP
-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