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摭谈阅读教学的五个关键点【关键词】 阅读;生命发展;价值;内涵【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83―01语文之美,美在内涵;语文之难,难在底蕴。学好语文,学会思考,了解人性,除专于“阅读”,别无捷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努力从“人文积淀”、“文史基石”、“思维发散”、“阅读切入”、“文章之气”五个方面浅谈“阅读”之重要,呼吁心灵的“阅读”,呼吁生命的成长。一、 语文课必须成为培养文化情怀的载体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给初一新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是《论语》,并未按照教材顺序来上。为什么?他说,《论语》是学习语文的总纲。他的意思就是《论语》教给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君子之道”。鲍鹏山先生也说孔子和《论语》教我们成为“价值的承担着,文化的传承者,理想的践行者。”语文教学亦应如是。二、语文课必须承担普及文史知识的重任1.文史知识是解决教学难点的文化“密码”。“成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甚至要集中训练。“才高八斗”是谁的典故?“马革裹尸”表现的是什么精神?“韦编三绝”作何解释?学生一脸茫然。诗词教学中,有些细节是否细细追究:“天子呼来不上船”“床前明月光”中“不上船”、“ 床”作何解释?2.诗词积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讲授《惠子相梁》时补充李商隐《定远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g雏竟未休”;在《观沧海》教学中补充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补充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春酒》中补充于右任《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些,都可以增加诗歌意境,强化文化意蕴。三、准确的“阅读切入”是事半功倍的有效阅读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句话若直译,学生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庄子的闲适心情和无为态度吗?教师抓住这句话去引导赏析,可起到驾一驭万、事半功倍的效果。2.《送东阳马生序》教师抓住“以中有足乐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乐”“勤”“艰”为剖析和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求学体会之深、教诲之真、用心之切。3.《与朱元思书》中教师抓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八个字,结合文章内容及写法,就可以理解作者“洒脱率性”的性格、文风。四、“思维发散”能力可以增加品读的乐趣1.《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晴”和“碧霄”,适当联想和想象,取其谐音,便会得到“清高”二字,作者刘禹锡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便呼之欲出。2.《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三文结尾比较:一俏皮随意;一伤感抑郁;一满含怀念之情。同一单元的作品,内容、情感有相似之处,比较结尾,却可见作者的不同性情、才情。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作者思想境界之比较:一为“先忧后乐”,一为“与民同乐”,前者境界宏大,后者境界厚实,底子都是以苍生为己念,但前者思想境界更高。五、“文章之气”可以增加学生内心的力量1.《过零丁洋》中国家的孱弱和个人的悲苦交织在一起,但慷慨之情和浩然之气仍扑面而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诗眼”在诗末自然跃出,教师适时补充《正气歌》诗句,使学生油然而生忠烈之气、爱国之情、浩然之气。2.《陋室铭》补充《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中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可以见出刘禹锡的傲岸、倔强和冷峭。3.《咏蝉》“三气”。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含清高之气;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含愤懑之气;李商隐“本已高难饱,徒劳废恨声。”含牢骚之气。同样的题材,作者不同,境遇不同,“气”亦不同。4.《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据说这段话曾是西南联大的教材,其中发散出的文人闲适、洒脱、超然之气,令人神往。凡佳作,必蕴气。如,辛弃疾的悲愤之气,张岱的仙气,苏轼的豪迈之气,杨绛的悲悯之气,杰克?伦敦的男子气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没有作品是不可品读的,关键在“品读”,如何品出妙处?关键在读者的“阅读素养”,所谓读得多,才能见得深,品得准。高明的教师应在“阅读”上让自己和学生多下功夫。编辑:刘於诚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