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唐太宗富二代问题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唐太宗对富二代问题的思考 张华强 84岁的香港富商李嘉诚向传媒披露了他对财产的分配方案后,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富二代问题的关注。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艳羡与“富不过三代”梦魇的并存,后者寄托着企业家基业常青的夙愿。在这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同样进行过艰苦的探索,比如唐太宗对富二代问题的思考。鉴于秦、隋王朝至二代而亡的教训,唐太宗对“家业”传承所做的类似于两权分立的制度安排,在今天看来仍不乏警示意义。 探求“子孙多乱”的原因 在封建体制中,开国君主犹如创业老板。当政权基础基本稳固之后,开国君主往往就要考虑基业传承的问题,希望永远保住家天下。唐代实际的开创者李世民也不例外,甚至考虑的更早。作为被他推翻的隋王朝短命历史的见证人,李世民从天下初定之后就开始考虑创业难还是守业难的问题。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有一次与侍从的大臣们座谈:“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大致都能励精图治;但是到他子孙手里,往往会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的回答是:“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富贵的生活,不知道民间疾苦,对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不敏感,所以决策多有错乱因而引起祸患。”而李世民则认为,“子孙多乱”的情况在一般的“官二代”、“富二代”那里同样存在。他说:“这些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父、父亲的资荫就能做上大官。加上他们不注意修身养性,奢侈放纵”,不仅不能尽职尽责,反而会制造麻烦。李世民举了一个例子:隋炀帝念及开国功臣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立下的功劳,把他的一个叫做宇文化及的儿子提升到高官显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可是这个宇文化及后来因违反禁令而获罪,被赦免后还图谋不轨,竟鼓动兵变将隋炀帝杀害了。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李世民已经认识到,“官二代”、“富二代”在传承父辈基业中发生的乱象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说君主相当于企业的所有者,臣下相当于职业经理人;那么哪一方的后人出现问题都会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基业毁于一旦。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李世民推卸责任,向臣下施压的成分;但是他能够认识到“君”“臣”的后代在传承中的相互影响,含有集体接班思想的萌芽,仍然是难能可贵的。事实证明,李世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就是这个房玄龄,李世民把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许配给了他的儿子房遗爱;房遗爱后来因为与亲兄弟争权夺利,竟和高阳公主一起试图谋反而被诛杀。 当然,两相比较,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在“幼主”一方。正因为如此,有个叫岑文本的中书令大臣将“子孙多乱”的问题推回给了李世民,他说:“君子能够感恩戴德,励精图治;像宇文化及这样的人都是小人,往往反复无常。君主只有重君子而远离小人才对。”李世民不能不承认这个意见的正确。也就是说,“子孙多乱”的原因除了君主自己的子孙不争气之外,用人不当同样遗祸无穷。 以两权分立解决传承难题 虽然“子孙多乱”的趋势几乎不可逆,但自私惯性仍然使得基业的开创者常常将基业传之于子孙。李世民似乎开明一些,在“分家产”方面没有忘记让异性功臣分一杯羹;但是他初始依然想让诸王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永继经营,也就是让“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刺史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的“一把手”或者企业的CEO。所谓“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第一层意思是说,李世民不仅像李嘉诚分割财产那样将各个州县分封给子弟及功臣,而且让他们担任所分得州县的CEO,直接经营;第二层意思是说,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永远传给“富二代”、“富三代”等等,即所谓“世袭”。但是有一个职业经理人——担任中书舍人职务的马周先生有意见了,他给李世民写了一份报告,认为刺史这个职务世袭不妥,提出了今天所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建议。 马周指出,老子英雄未必儿子一定是好汉,像尧、舜这样的圣君,他们的儿子仍然有败类。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难成大器,所以尧、舜都把职位传给了家族之外的贤人。既然如此,那些德行远不及尧、舜的人,更难保证他们的儿子个个出类拔萃。即使他们自己的才德能够修养到比较高的程度,指望他们的儿子个个再次达到父辈的才德所达到的高度,结果往往会让人失望。在职位世袭的情况下,万一父辈过早死亡,儿子很小就要行使刺史的职权。如果他们骄横跋扈,就会祸国殃民,不加惩治不行;如果加以惩治,连他们父辈的清名都会被玷污。与其如此,还不如取消刺史世袭的制度,选任贤能之士对各方都有利。当然,“子弟及功臣”在封地里的经济利益可以继续保留。 李世民觉得马周提出的方案可行,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收回成命,取消了“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制度。这同时意味着各个封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分离,保证了全国上下政令的统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李世民确认这个制度的时候,自己还不到40岁,传承问题尚不迫切,加上政通人和,很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在李世民宣布取消“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