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菇栽培技术规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滑菇栽培技术规程.doc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 2 4.1 基地环境 2 4.2 基地布局 2 4.3 基地管理 2 4.4 棚体建设 2 4.5 生产季节 2 4.6 栽培菌种 2 5 生产原料及配方 2 5.1 生产原料 2 5.2 培养料配方 3 6 菌种生产 3 6.1 菌种制备 3 6.2 菌种质量 3 7 菌棒生产 3 7.1 备料 3 7.2 备料时间 3 7.3 配料称重 3 7.4 干拌 3 7.5 湿拌 3 7.6 装袋扎口 4 7.7 灭菌 4 7.8 冷却 4 7.9 接种 4 7.10 发菌培养与管理 4 7.11 杂菌处理 5 7.12 菌棒成熟指标 5 8 林下栽培 5 8.1林分选择 5 8.2林地清理 5 8.3 林地畦床 5 8.4 林下栽培 6 8.5 出菇管理 6 9 采收 7 9.1 第一潮菇 7 9.2 第二潮菇 7 9.3 第三至第六潮菇 7 10 病虫害防治 7 10.1 主要病虫害 7 10.2 环境防控 7 10.3 物理防治 7 11 储藏 7 11.1 保鲜储藏 7 11.2 冷冻储藏 7 12 干制 8 附录A 9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宾县青松岭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梅春、庞龙、程龙春、岳彥桥、郭晓科、李宏德、赵慧珠、李幼平、刘俊杰、段秀梅、闫淑杰、刘智谋、刘凤菊、薛建臣。 林下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仿野生栽培榆黄蘑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生产原料与配方、菌种生产、菌棒生产、林下栽培、采收、病虫害防治、储藏、干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林下榆黄蘑栽培的生产作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21/T 2085-2013 北方冷棚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DB21/T63-2014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榆黄蘑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系伞菌目,榆黄蘑属。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参见附录A 3.2 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3.3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 物。也称二级种。 3.4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3.5 全熟料 全熟料是指常压灭菌达到100℃,保持10h~12h后制成的培养基料。 3.6 半熟料 半熟料是指常压灭菌达到100℃,保持6h以上后制成的培养基料。 3.7 生料 生料是指主料辅料拌匀后不需灭菌直接使用的培养基料。 3.8 发菌棚 以钢筋(粗杆直径5cm~6cm,细杆直径2cm~2.5cm)做为弧形骨架,以两层大棚膜中间夹一层棚毡做为棚体覆盖材料,封闭整个棚体,进行菌种及菌棒培养的场所。 3.9 菌棒 将主料和辅料按比例(约5:1)拌匀后装入17cm×33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厚0.005cm)筒袋内,经高压灭菌、接种后的出菇培养基棒。 3.10 微喷 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微喷管形成水雾,增加林地内畦床环境湿度和菌棒湿度的方法。 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 4.1 基地环境 具体要求按NY/T5010-2016执行。落叶松、红松、杨树、辽东栎、核桃楸、白桦等纯林和各种针阔混交林下、郁闭度0.6的林下环境均可。 4.2 基地布局 生产区包括发菌棚、菌棒生产区、菌棒接种区、堆料场、产品加工区、冷库仓库区等,应与生活区隔离。 4.3 基地管理 具体按NY/T528-2010执行。 4.4 棚体建设 以直径12cm钢筋做为发菌棚的骨架材料,棚体覆盖物为两层大棚膜塑料中间一层棚毡的三层结构,发菌棚规格以35m×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