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docVIP

《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doc

《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一篇为例,通过对《孟子章句》和《孟子正义》训释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阐释其各自的训释特点,明晰了《正义》对《章句》在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孟子章句;孟子正义;训诂   作者简介:袁静(1988.8-),女,河南洛阳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02   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汉代多家注本中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是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为历代《孟子》学研究者所推。《孟子正义》是焦循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清代第一部独用一家之注(赵岐)的新疏。它在《孟子》研究领域成就最为显赫,是集大成之作,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谓“清儒注《孟子》,焦书最完善”[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誉之为“新疏家模范作品”。[2]   本文试以《孟子?梁惠王》一篇,比较分析《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在训释方法上的不同,明晰《孟子正义》对《孟子章句》在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其注释学上的巨大贡献和成就。   1、赵岐《孟子章句》训释方法   赵岐《孟子章句》采用“章句体”这种训释体例,训释方法主要是分章断句,训释其意,训释的顺序多先训释词义,再概括大意,最后申发思想,但顺序与内容并不固定机械,随需训解。概括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分章释句,概括大意;   赵岐将《孟子》七篇分为十四卷二百六十九章,而在每章之下,赵岐逐句注疏。   如《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里有此,不乐也。【注】惟有贤者然后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当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注】《诗?大雅?灵台》之篇也。言文王始经营规度此台,众民并来治作之,不与期日,自来成之也。[3]P45   由上可看出赵岐附经而行,依句而注,按章而疏,赵岐在注解句子时,很多时候是采用概括式的句旨加以归纳点明句子的意思,而不是简单机械的串连,这方便了读者理解经典的微言大义。   (二)随需注释,详略得当;   赵岐一般都是按照先字词后句子的顺序完整注解的,但对于简单的字词、易解的句子或是上文已注释的,赵岐按需进行训释,轻重有别,详略得当。如《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注】言孕字不失时也。七十不食肉不饱。[3]P58   (三)随文释义,对应注解;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赵岐在训释时往往也不囿于词语的本义,随文释义。   《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氯恍酥?矣。其如是,孰能御之?【注】以苗生喻人归也。周七八月,夏之五六月。油然,兴云之貌。沛然下雨,以润槁苗,则?氯灰咽?,孰能止之。[3]P72   《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今天下牧民之君,诚能行此仁政,民皆延颈望欲归之,如水就下,沛然而来,谁能止之。[3]P73   此处有两个“沛然”,但在赵岐注中,具体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训释。第一个“沛然”, 赵岐以“润”释之,意指大雨润物。第二个“沛然”,表示声势如水就下一般。由于所指对象有别,故其意义亦相应改变。   (四)以经证经,引文申典.   赵岐有时也引用经典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注】从王至庶人,故言上下交争,各欲利其身,必至干篡弑,则国危矣。《论语》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故不欲使王以利为名也。[3]P37   引《论语?里仁》说明以利为名害于事也。   2、焦循《孟子正义》的训释方法   焦循《孟子正义》是对赵岐《孟子章句》做的注疏,在训释方法上,除了沿袭和继承《孟子章句》的训释方法以外,多有所创,突破了以往“疏不破注”的训诂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众家之说,详尽疏解;   《孟子正义》有着“征引式训诂”的特点,焦循《孟子正义?孟子篇叙》:“至诸家或申赵义,或与赵殊,或专翼孟,或杂他经,兼存备录,以待参考。凡六十余家,皆称某氏以表异之,著其所撰书名以详述之,汇叙于右。”[3]P1051与赵岐直接作注不同,焦循往往引他书来展开疏解,若各家看法相左,焦循会在必要时罗列各家说法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孟子?梁惠王上》:   【注】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国名。惠,谥也。王,号也。时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