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者自清”.doc
“清者自清” 摘 要:邹阳的《狱中上书自明》和江淹的《诣建平王上书》同为萧统《文选》所收录上书一类,题材皆是为己申冤辩白,表现出高超的劝谏艺术;在这一方面邹文堪称典范之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文,在立意方面两者有很多相似点。但是由于两者的个性和所处时代有所差异,所以两文又呈现出一些不同点。本文针对两文在构思和辞藻两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浅探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邹阳 江淹 劝谏 艺术 《文选》在第三十九卷“上书”类收录了西汉邹阳的《狱中上书自明》和南朝江淹的《诣建平王上书》两篇文章。两文无论是从构思还是从技巧上都表现出高超的“劝谏”艺术,但作者一处汉朝,一处南朝,一为齐人,一为济阳考城人,时代经历各异,个性和思维方式亦不同。因此两文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一、构思之异同 (一)发语不凡与委婉道来 开篇两者皆从“忠而被疑”,蒙受冤屈发论。采取否定人们对忠信义理的信任,并且列举历史事实,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进而联系自己的现实,古今对照,提出诉求。反戈一击的矛盾验证法,加上史实的佐证、古今的对比,开头就显不凡,对高高在上的执事者来说很有震撼力,但江文明显带有模拟邹文的痕迹。 但细读之,还是有细微区别的。邹文反驳常理,列举忠臣义士之遭遇的史实以示哀怜,然后推人及己,最后向王者表示期望。而江文将史上奇景置于前方,示之怜悯,进而否定常理,最后表达期许。看似只是一个顺序的颠倒,但是能收到掷地有声、响彻寰宇的效果。数百年前的燕臣、齐女因蒙冤而对天长泣,使得夏日飞霜,雷风摧台,江淹心中的那股冤怒之气倾泻而来。这种落笔凌空、峭奇突兀的风格,不同于邹文起势平缓,委婉而道,款款而行。 (二)妙在曲径通幽 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作者怎样去洗清自己的“罪名”,怎样去说服执事者“回心转意”。俩人策略各有侧重,又各有千秋,但无疑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先看邹阳入狱的原因。史书记载:“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又说:“阳为人有智谋,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可以看出,邹阳入狱之因有三:一是反对梁孝王想立为嗣的做法,与梁孝王的私欲相抵触;二是有智谋,却不苟合,为同僚所嫉;三是邹阳为人正直。如果说,第一个原因是导致他入狱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第二原因则是导火索,而第三个原因则是最根本原因。正是他正直的品格和不苟合的性格特点导致了他的“锒铛入狱”。自己的一片忠心却遭到如此之下场,心里自然是无比愤慨。 因此全文就围绕着忠信、信知、欲善无厌等问题展开论述,但妙处在于不直言嗣位之非礼,始终站在梁孝王应该怎样笼络人才的立场,分析史上众多忠而见疑的事例,希望主上引以为鉴,不要冤枉好人,并对造成这种冤案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作者并没有停止在肤浅的现象分析上,而是提出怎样改变这种局面的对策――人主要自有权衡,不要轻信。由古及今,从表到里,有现象分析也有对策解决,利弊权衡,层层递进,目的就是要人主明白“知信”“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不为浮辞所易的道理。试问,有哪个人君能够忍心杀死一个有着如此赤胆忠心的正人君子。作者这种先从大局出发,处处为对方考虑的劝谏艺术,有效地打动了梁王的心,史载“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江淹在《自序》中说:“……而爱奇尚异,深沉有远识,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然未能悉行 也……然少年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将及抵罪,乃上书见意而免焉。”《梁书》《南史》也载有此事。从中也可以看出江淹也是因为自己才华突出,少有朋党,倜傥不俗,为士嫉妒,被诬入狱。 较之邹阳,江淹牵扯更多的是与同僚之间的矛盾,与人主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他将主要根源归结为世士的蛊惑之言,而他申冤诉请的高妙在于避开了“受金”之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自己有安贫乐道、洁身守节的夙志;人主对自己的恩义,自己诚惶诚恐,始终抱有以死相报的心迹;人主听信谗言,自己深陷囹圄,“酸鼻痛骨”“槌心泣血”;自慕“君子之行”,岂因“分寸之末”“锥刀之利”而损失名节;谣言可畏,上将、名臣因此遭殃,高士因之而隐逸;“天下乐业”一派祥瑞,而自己却是例外,可怜至极。 江淹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劝说,极言自己的“忠”和“怜”,力述“谣言”的害处。前者在于企求得到当事者的理解和同情,后者在于希望主人不为谗言所惑,剖明事实,还自己一个清白。巧处在于从自身的大节和品性出发,证明自己是一个清廉之士、忠贞之士,不会贪图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