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洵概述.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其中就有《权书》第八篇《六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解题 六国:韩、魏、楚、赵、燕、齐。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猜一猜,苏轼行了什么酒令?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写作背景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侵略,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 兵:兵器。 利:锋利。 战:作战,打仗。 亏:动词,亏损。 道:规律,这里指原因。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翻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被秦国攻破导致灭亡,并不是由于兵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了,这是亡国原因。 或:有的人。 互:交互,彼此,一个连一个。 率:大率,大都。 以:由于,因为。 盖:表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独:独自,单独地。 完:保存。 故:所以。 翻译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回答道:“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了。(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存自己。所以说弊端在贿赂秦国。 以…… 外: (除了)…… 之外。 邑:小城,邑镇。 较:比较。 得:得到,获得。 其实:古今异义。古:其,代词,它的;实:实际。今:实际上。 亡:丢失(的土地) 欲:欲望。大欲,即最大的欲望。 固:本来。 厥:代词。相当于“其”,他们的。 祖父:古今异义。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暴:通“曝”,晒,引申为“暴露”,这里指“冒着” 尺寸之地:很少的土地。 举:全部。 割:割让。 兵:军队,名词。 然则:然而这样。 厌:通“餍”,满足。 弥、愈:更加。 判:分,清楚明了。 至于:表示由上文引起的结果。可翻译成“以致,到…… 的结局” 宜:应该。然:这样。 事:侍奉。犹:如同。 翻译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之所得,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大患,固不在战矣。 秦国除了用攻战取得的土地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土地)小则得到邑镇,大则得到城池。比较一下秦国(由于六国行赂而)而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得胜利而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将多到百倍;六国(由于贿赂秦国而)失去的土地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