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元南戏 ㈠南戏的概念 南戏原来只称戏文,后来因为它最先在浙江温州一带流传,为区别于北方流行的杂剧,所以称南戏文、南曲戏文,简称南戏,也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主要以南曲为声腔演唱,由南方语言和南方歌曲所组成的戏曲样式。 南戏的形成 :早于北杂剧 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宋光宗赵惇(dūn)同宗堂兄弟)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明代祝允明《猥谈》 南戏的形成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由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明代徐渭《南词叙录》 鹘伶声嗽 钱南扬先生在《戏文概论》中指出:“鹘伶声嗽”是宋金时代的市语,指伶俐腔调,意在夸说戏文的腔调圆美。 洛地先生在《戏曲与浙江》中考证,“鹘伶”就是宋人对温州、台州、处州一带优伶的称呼, 而“声嗽”指语音唱念的腔调。 南戏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到南宋光宗年间1190—1195),已经流传到都城临安(杭州),盛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南戏形成地区 南戏最早形成于浙江温州,因此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刘念兹先生的《南戏新证》认为南戏不仅仅是在温州形成的,杭州、泉州和潮州也是发祥地,暂备一说。 南戏活动年代: 主要是南宋、元、明。 南戏产生的时间、地点 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时间:宣和年间 地点:永嘉(温州)地区 发展:光宗朝传到临安(杭州),盛行于闽浙,南宋末年扩展到江西南丰等处。 南戏四大声腔 “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愚人蠢工徇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至失笑。……今遍满四方,转转改益,又不如旧”。 祝允明《猥谈》 南戏五大声腔 叶德均先生将温州腔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四大声腔并称为南戏五大声腔。 今已不传。(《戏曲小说丛考.明代南戏五大声腔及其支流》 ) 刘念兹先生将泉潮腔和四大声腔并列为五大声腔。 (《南戏新证》) 南戏其它声腔 除了这数大声腔外,其实南戏声腔还有不少。 明人文献中发现的南曲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杭州腔,乐平腔,徽州腔,青阳腔(池州调),太平腔,义乌腔,潮腔,泉腔,四平腔,石台腔,调腔。 南戏的形式特点 (一)脚色体制: 主要有七个脚色 生、旦、净、丑、末、外、贴 部分脚色在表演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因此,南戏的脚色体制较元杂剧成熟、稳定。 (二)表演: (1)每一脚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多种,独唱、对唱、合唱、轮唱,有的还有帮腔等,用来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渲染气氛,与元杂剧比,表现手段更为自由、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虚拟表演:例子《张协状元》小二以背为桌、柳永拜见王德用;《宋祁》夜游赤壁一场戏。 (3)副末开场:演出时,先由副末上场,念词两阕或一阕,介绍创作意图或剧情大意,称为副末开场。 (三)剧本 篇幅较长,可以展现更加复杂、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利于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 不分“出”,或“折”,而实际有段落,后人根据其自然的段落为之分“出”,一般都有三、四十出。 对演出动作、神情和舞台效果的提示称为“介”。 作品开头,有韵语四句作为“题目”。 《张协状元》: 张秀才应举往长安 王贫女古庙受饥寒 呆小二村口调风月 莽强人大闹五鸡山” 《琵琶记》: 极富极贵牛丞相 施仁施义张广才 有贞有烈赵真女 全忠全孝蔡伯喈 (四)音乐: 曲调多取自里巷歌谣,在宫调、韵律方面无严格规定,一出中可用不同宫调的数套曲,也可换韵。自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之后,南戏开始运用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如《小孙屠》第九出: [北曲新水令]——[南曲风入松]——[北曲折桂令]——[南曲风入松]——[北曲水仙子]——[南曲犯衮]——[北曲雁儿落]——[南曲风入松]——[北曲得胜令]——[南曲风入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