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陈四楼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docVIP

 采矿学课程设计-陈四楼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矿学课程设计-陈四楼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采矿学》课程设计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设计题目: 煤矿.8 Mt/a新井设计 指导教师: 2013年月 徐州 目录 1 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1.1 矿区地理位置 1 1.1.2 自然地理概况 1 1.1.3 矿区开发历史及生产建设规划 1.1.4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2.1 地层 3 1.2.2 地质构造 4 1.2.3 水文地质 6 1.3 煤层特征 7 1.3.1 煤层 7 1.3.2 煤质 7 1.3.3 开采技术条件 8 1.3.4 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1 2 井田境界与储量 12 2.1 井田境界 12 2.1.1 井田范围 1 2.1.2 井田尺寸 1 2.2 矿井工业储量 13 2.2.1 构造类型 13 2.2.2 煤层稳定类型 13 2.2.3矿井工业储量 13 2.3 矿井可采储量 16 2.3.1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损失 16 2.3.2 工业广场煤柱 5 2.3.3 断层保护煤柱损失 18 2.3.4 矿井可采储量 19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3.1 矿井工作制度 21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3.2.1 确定依据 21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1 3.2.3 矿井服务年限 22 3.2.4 井型校核 22 4 井田开拓 24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4 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 4.1.2 确定工业场地位置、形状和面积 27 4.1.3 确定开采水平及划分采带区 27 4.1.4 主要开拓巷道 28 4.2 开拓方案比较 30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矿区概述 1.1.1矿区地理位置 永城四楼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为城厢、陈集、顺和乡所辖。井田中心南距永城老县城8 km,地理坐标;东经116o22′20,30o00′35。 矿区北靠陇海铁路,东临京沪铁路,青(龙山) (阳)铁路从矿区东南约20 km处穿过,西有京九铁路商阜段。永城老县城距商丘车站95 km,徐州车站97 km,宿州车站74 km,其间均有柏油公路相连。区内主要村镇之间亦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运输堪称方便。 具体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 1.1.2自然地理概况 井田位于黄淮冲积平原东部,地势低洼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地面标高32.49~36.50 m,一般为32 m至35 m之间,相对高差3 m左右。地表广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冲积物所覆盖。 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最大的河流--河在井田南部2m处流过。井田内用于灌溉的沟渠纵横交错。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商丘市东北之响河,向东南流入安徽省的新汴河,全长120 m,其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年平均流量1~2 m3/s,有记载的最大流量384 m3/s(1963年)。 本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春干早,夏秋多雨,四季分明。据永城县气象站资料: 气温:1974~1984年观测,月平均最高气温26.89 ℃(7月份),最低-0.32 ℃,年平均卫14.3 ℃。日最高气温41 ℃(1959年7月30日),最低-19 ℃(1957年2月21日)。 降雨量:最大降雨量1022.5 mm(1977年),最小为630.4 mm,年平均813.6 mm;日最大降雨量2 07 mm(1957年7月I4日),一次最大降雨量为443.4 mm ( 1965年7月5日~18日)。 蒸发量:历年最大蒸发量1985.7 mm(1978年),最小1603.2 mm,(1975年),平均1745.4 mm。 相对湿度平均68~73.16%。 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北风偶有东南风,最大风速183 m/s(1982年4月21日)。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降雪和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19 cm。 据《中国地震烈度表》载,本区属六度地震区.河南省地震局受永城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委托,提出“永城县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书” ((84)第002号文),该文在分析了地质构造及本区地震史之后,认为.“本区不可 能发生六级左右地震,主要是受邻区强震影响,其地震基本烈

文档评论(0)

kji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