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鲁迅.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鲁迅

鲁 迅(上) 一、鲁迅生平思想简介 1、1917年之前,青年期。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 据《绍兴县志》记载,周家曾经兴旺了三百多年,到第十二代周福清(鲁迅祖父)时,只能做个七品的内阁中书。1893年,周福清为儿子周伯宜科举而贿赂考官,事违案发,被判“斩监候”,坐牢8年,出狱三年后病逝。鲁迅父亲被取消考试资格,革去秀才,1896年病逝,家道彻底败落。 鲁迅1898-1902年到南京求学,1902-1909年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弃医从文。六月奉母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 鲁迅1907-1908年,用文言写作发表论文5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主要思想是“立人”,反对殖民侵略,主张爱国兴民,输入进化论,宣扬科学精神,艺术上推崇浪漫主义。 1912年,受蔡元培邀请,到教育部任职,从部员做到科长,主管文化艺术事业。 2、1917-1927年,中年期。 1917年,鲁迅受钱玄同等人的邀请,为《新青年》写稿,后加入《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思想启蒙 运动。 1918年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出版《呐喊》, 1924年出版《中国小说史略》, 1926年出版《彷徨》,1927年出版《野草》。还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及《续编》。 主要思想是“启蒙主义”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成为小说家,创立悲剧审美风格。 1927年,与许广平双双离开北京到上海同居。 3、1928-1936年,老年期。 1928年起参与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1930年加入“左联”。 出版杂文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三集。小说集《故事新编》。学术著作《汉文学史纲要》。 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定无产阶级文学,进化论轰毁。但仍不放弃“个性”,对左联有所反思。 193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二、《呐喊》《彷徨》的思想主题 A.鲁迅的小说观念:画国民的魂灵 鲁迅曾经说过“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之类”被称为“闲书”,只供人茶余饭后消遣娱乐,被排斥在正宗之外。直到十九世纪末,梁启超才对小说予以格外看重,认为“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把小说的作用与强健“新民”、振国兴邦联系起来。梁启超的这种小说观对鲁迅影响很大。鲁迅的小说观尝试把济世救民的忧患意识与文学的审美表现相结合。 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里说:“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而“难到可怕”的汉字与“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中国的百姓“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沉默“已有四千年”,“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就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画出这沉默的国民魂灵”。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里,又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它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B.《呐喊》《彷徨》集名含义 为什么题名“呐喊”?据鲁迅自述,一是奉了前驱者的“将令”,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鼓舞“奔驰的勇士”; 二是为了让昏睡的人清醒过来而“大嚷起来”,或许还有希望毁坏那“铁屋子”。 鲁迅还说过,《呐喊》的来由,是年轻时候做过了后来不能全忘却的梦的一部分。 至于《彷徨》的题名,鲁迅说得更为明白:“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1933年,鲁迅为《彷徨》题诗四句:“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于一卒,荷戟独彷徨。” 1、国民性与人性主题 鲁迅早年对许寿裳谈到人性的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最理想的人性;第二,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第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早年是非常关心人性问题的,他关心中国问题的切入点就是人性,把人性问题放在前提、基础、出发点上。 《资本论》:搞历史学(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个时期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马恩全集第二十三卷669页) 《狂人日记》分析 a.主题 “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也”。 “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