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_姜夔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请同学们齐读: 扬州慢 姜夔(kuí)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jì)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kòu)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慢词介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二十四桥的明月 白塔的风影摇曳 瘦西湖的五亭桥 文昌阁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姜夔kuí(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石道人歌曲》 ;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诗集》。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最终死于杭州。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答: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满目凄凉,引发诗人伤感之情)。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梳理词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的这段路歇歇吧!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给下文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代诗人杜牧用“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前一句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地遗迹和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 渐黄昏角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过,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令人不胜沉痛之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像唐代诗人杜牧那样才华横溢,如果今日重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因为昔日扬州的繁华已荡然无存。这个“惊”字暗联上片景物,带动下片抒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反映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而今呢?桥虽在,时已非,水波、冷月,寂然无声。这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但作者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