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课件详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写作 陈定远(文学与新闻学院) 电话QQ: 645620786 课程说明 一、讲授内容 二、关于教材 三、关于考试 四、参考文献 五、学习建议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第三节 应用文的内容与结构要素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一、应用写作萌生—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 二、应用文雏形出现—商周时期 三、应用文文体成型与文书制度创立—秦汉时期 四、应用文写作的自觉与理论建立—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应用文写作的成熟—唐宋时期 六、应用文写作的繁荣—元明清时期 七、应文文的变革与新变—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 八、应用文写作大发展与新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一、应用写作萌生—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 1. 部落群体组织的劳动与生活的交流与协调、沟通与管理的需要逐渐萌生了原始应用写作活动 2. 样式:结绳—绘画—契刻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二、应用文雏形出现—商周时期 1.书面载体的应用文体的出现 2.殷墟甲骨刻辞: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3.《尚书》:最早的应用文集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三、应用文文体成型与文书制度创立—秦汉时期 1. 秦:建立文书制度 ,统一了文书体例与写作格式。 2. 汉:应用文文种增加,体式更趋规范; “公文”一词出现。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四、应用文写作的自觉与理论建立—魏晋南北朝时期 1 “文”、“笔”之分 2 系统的理论研究: 曹丕《典论》 挚虞《文章流别论》:第一部文体学专论 刘勰《文心雕龙》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五、应用文写作的成熟—唐宋时期 1. 文书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 2. 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3. “应用文”一词的出现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六、应用文写作的繁荣—元明清时期 1. 文体分类更细、写作要求更规范 2. 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 3. 应用写作队伍壮大 4. 文书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七、应文文的变革与新变—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 古体向新体的变革: 1.废除封建公文文体,废除封建称谓 2.采用新纪年法,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3.公文概念的确立 第一节 应用写作发展沿革 八、应用文写作大发展与新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1.完善的现代公文体制 2.应用文与应用写作活动蓬勃发展 3.应用文研究不断发展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 作用与分类 一、应用文的含义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三、应用文的作用 四、应用文的分类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一 、应用文的含义 应用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一定体式的文书,是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指导实践的工具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二、应用文的特点 1. 实用性:应用文最根本的特点 2. 模式性 表现:固定的结构和格式;语言模式化 形成:“约定俗成”和“法定使然” 作用:表意明确而易于交流、把握,有利于处理事务 二、应用文的特点 3.真实性 客观事物的客观、准确反映 4. 时效性 (1)时代性 (2)及时性 (3) 作用时间的有限性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三、应用文的作用 1. 明法传令,处理事务 2. 实施管理,维护秩序 3. 协调沟通,促进交流 4. 凭证依据,文献参考 第二节 应用文的含义、特点、作用与分类 四、应用文的分类 从写作主体与功用的角度划分为实用文体 非实用文体 应用文分类 第三节 应用文的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 一、应用文的内容要素 (一)应用文的主旨 (二)应用文的材料 二、应用文的形式要素 (一)应用文的结构 (一)应用文的语言 一、应用文的内容要素 (一)应用文的主旨 1. 主旨的含义 (1)概念: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作者主观思想与意图相结合的产物,是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通过写入文章的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思想。 (2)三种类型: A. 思想认识方面的观点、看法、结论等 B. 思想意向方面的主张、要求、意见等 C. 综合型 2.主旨的要求 (1)正确 符合客观实际 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等 发挥积极作用 (2)鲜明 明确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意图、态度等 (3)集中 主旨单一 3.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