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诗歌的语言1(关键词句——炼字、炼句、诗眼)王宏利详解.ppt

3诗歌的语言1(关键词句——炼字、炼句、诗眼)王宏利详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炼字 炼句 诗眼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语言特点,并能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2.掌握诗歌语言类(炼字 诗眼)题目的设题规律与解题技巧。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思想感情、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具有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语言特点及分类 详见《能力培养P135》) 考点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赏析其语言风格特点和表达效果。 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炼 字 命题指数 ☆☆ 命题分析 (1)析炼字,即品味好词蕴含的情感或其形象生动的效果。要炼的字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山东卷近六年(2009-2014)只有2009年考 查了“‘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3)一考点近几年考查频率不高,但仍为诗歌鉴赏的固定题型。因为字意理解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以其他题目的考查也间接地考查了“炼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闹 弄 绿 萧萧 滚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 例句中最生动形象的是哪些字词?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释字)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字在句中的含义)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情感) [实战演练一] (《优化设计104页》) (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答案】 “常”,经常,寒山常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 “偏”,偏偏,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疏林之上。“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赏析】?此诗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中时令为秋,时间为傍晚。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 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实战演练二](《能力培养》138页) (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过”,经过, “过”字把雨霁云收之后松树翠绿生新的颜色呈现在眼前。 “随”,随着,随着迂回的山道探寻水源,形象地表现了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的场景,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对“过”字简要赏析,2分; 对“随”字简要赏析,2分。 炼句类 提问方式 1、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要赏析。 2、“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 -*- 炼句题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4分) 实战演练一(《优化设计》104页)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1分)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3分)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