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志第五卷物保护与开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释迦塔志第五卷物保护与开发

第五卷 文物保护与开发 应 县 三 晋 文 化 研 究 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一章 文物保护 第一节 建国以来释迦塔的保护工作 一、机构及编制 应县人民政府于1953年成立“应县佛宫寺文物保护所”,结束了历朝历代由寺僧管理寺塔的历史。解放前一直从事城市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高怒任第一任所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文保所除一名负责人外,再从文教系统临时抽调1—2名管理人员。七十年代中期因维修工作需要,人员稍有增加。八十年代初,木塔开始对外开放。文保所工作人员开始逐年增加,详见图表。现在已有管理人员35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名、中级8名、初级11名。2002年,为加大释迦塔宣传力度,“应县佛宫寺文物保管所”更名为“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 1961年,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环境改造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佛宫寺仍是一座残垣断壁,孤塔破殿的寺院,山门全毁,三面无墙。仅西面与大寺完小(后改名为城关二小)为邻,西北隅靠几处民居院落。塔北阶基与大雄宝殿砖台连接甬道下面的门洞是街上行人过往的通道。佛宫寺有寺无院,无遮无拦,直到1965年,才在寺院东半面砌起拱形墙基的围墙,南面西起现在的东垂花门,东至霍家巷道西,顺霍家巷北下,与大雄宝殿后砖台东沿长线相交再左拐,连接砖台,形成了一个“U”型半包围圈。当时还在山门原址前建了四个砖门墩,搞了个简易的大门(图2)。1975年木塔抢险加固工程开始以后,寺院环境也逐步加以改善。先是拆了原来钟鼓楼北面的东西配殿,新建了 文保所办公室,接待室等,接着将十几年前砌的围墙推倒,在原址上砌起了具有传统风格的红围墙。在这之前,还把塔西北隅的几处民居征收,并用红围墙围起,西至小全巷路东,北与大雄宝殿后砖台西沿长线相交后右拐接砖台。1981年又将正南面的简易门拆除,在山门基址建起70多厘米高的砖台,还在上面安装一排铁栅门,平时不开(图3)。为方便出入,在栏东约20米处开一小门。1984年国家拨款又将原来的城关二小征收,建起文物库房和西排办公用房,筑起围墙。至此,佛宫寺形成了一座边长约为150米,近似正方形的完整寺院。结束了有寺无院、木塔与配殿、学校、民居紧密毗连的历史,为木塔的安全特别是放火工作确立了基本保障。 三、修葺加固 建国以来,当地政府对木塔的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尽管受经济、技术等力量的制约,但也竭尽全力,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应县刚解放,就着手修补了木塔的楼板、楼梯。塔院区环境改造的同时,县政府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请示,积极推动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图4),终于促成了1974年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的木塔抢险加固工程。该工程历时八年,再次使木塔强身健体,容颜焕发。 1989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来应县视察工作并参观木塔。陪同调研的省、市、县地方领导抓住机遇,现场提出请国家出力保护国宝,彻底解决木塔扭曲变形,塔身倾斜的根本问题,李瑞环欣然应允,回京后,就请专家前来“会诊”。 遵照李瑞环的指示,9月20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一批国家顶尖级专家,包括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著名建筑大师戴念慈、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在内的22位专家、教授来应县实地查看木塔的倾斜情况。22日在应县金城宾馆,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景略主持召开了修塔论证会。 1990年元月3日,国家文物局向李瑞环书记呈送《关于应县木塔保护问题的报告》(文物字[8]第854号)并附专家组考察报告。针对木塔现状,专家组提出两个方案:一、彻底落架维修;二、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进行综合加固。时隔三天,即元月7日李瑞环书记阅后在报告上批示“同意第二方案”。(图5) 1991年3月26日,国家文物局复函山西省文物局,同意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由省文物局副局长张一任组长。工程领导组第一次会议决定:一、立即组织力量对木塔进行实测;二、根据实测情况由技术组进行初步方案设计;三、做好施工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围绕着这三大任务,大张旗鼓地干了十多年,1999年初为了加强领导,还将调整后的工程领导组更名为“山西省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未曾想,此项浩大工程以无果而告终。 四、控制登塔 开放参观释迦木塔是从1980年正式开始的,在此之前,除每年端午节下午(“文革”期间,施工时间曾中断过几年)敞门入场,随便登塔外,平时关门封闭,即使开门,也只限政府部门接待的客人。为了做好木塔的消防工作,1997年7月,省文化厅文物局发文下达通知。决定除少数专业研究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不准登塔。此后,应县文化部门及佛宫寺文物保管所,从严整治,加强管理,木塔开放至第三层。2003年,遵照省文物局领导指示,开放到第二层,2011年始仅开放到第一层。控制登塔的措施势在必行,可有效遏制木塔扭

文档评论(0)

aakd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