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应用.docVIP

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应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应用.doc

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应用   摘 要:以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进出口监督抽检的鱼肉等水产制品的种类来源,用以判别其与申报或产品标签是否相符。分别提取鱼肉等样品的基因组DNA,以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 Ⅰ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后,将得到的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同时提交Barcoding Life 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进行鉴定分析。本批次监督抽检的16份鱼肉、鱼丸等水产制品中除1份样品未能成功获得鱼肉CO Ⅰ PCR扩增外,其余15份样品均顺利得到种类来源鉴定,鉴定结果约有31.25%的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技术,DNA条形码可以直接应用于鱼肉等动物源性食品的种类鉴定。   关键词:DNA条形码;冷冻鱼肉;动物源性食品;种类鉴定   中图分类号:Q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04-0040-04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一》中就有“悬牛首卖马肉”之说,民间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演绎,其根本内涵就是:表里不一、狡诈欺骗。在商贸领域表现为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仿造贵重物品,欺骗消费者从而达到获取更高非法利益的真实目的。进入2013年,在有着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欧盟,真实演绎了席卷欧洲列国的牛肉标识欺诈事件。不仅涉及到食品掺假欺诈的商业行为而且涉及到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问题,引起不食用马肉和猪肉的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强烈不满。马肉也引发食品安全的担忧,部分马肉中已检测出苯基丁氮酮药物残留,此药物经常用于马类,有助于止痛和退热,但对人类有害。受“马肉风波”事件影响,被忽视多年的海鲜产品以次充好现象也再度浮出水面。   掺假造假的判定和标签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快速、准确的食品物种鉴定的基础上。对加工食品而言,物种的原始可识别形态特征消失,这使得物种的鉴别变得相对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些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来鉴定动物食品或动物源性加工食品的物种来源。   DNA条形码技术(Barcoding)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原理是利用基因组DNA中一段标准的或者被公认的基因片段,作为分子靶标来进行种级水平的种类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对鉴定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要求较低,为物种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弥补了传统分类的诸多不足。但条形码鉴别技术需要有专门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含有较全面的生物学信息[1-2]。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物种种类鉴定国际上已有不少的尝试,Hebert等[3-4]于2003年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利用DNA 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的论文,随后Ball等[5]尝试用分子条形码鉴别了70多种水生蜉蝣,游中华等[6]用线粒体CO I鉴别了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及其他8种常见蓟马;岳巧云等[7-8]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把关,成功对医学媒介生物进行种类鉴定并建立数据库。Wong等[9]利用DNA 条形码技术对市场上的91个海产品样品进行分析,推断出可能有25%海产品的标签与实物不符,认为DNA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可将海产品鉴定到种的分子鉴别技术。在我国,DNA条形码技术用于食品鉴别的文献报道较少,常见的动物源成分鉴定技术应用的是特异PCR、荧光PCR等技术,也颁布了一部分行业检测标准,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柳淑芳等[10]报道了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为该项技术在鱼种类鉴别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室应用线粒体CO Ⅰ片段为靶标,CO Ⅱ、CO III以及ITS等作为备用标靶和确证基因,对进出口监督抽检及口岸截获的多批次包括鱼肉、鱼片、虾饺、鱼丸等水产和水产制品进行检测鉴定,并通过分析比对进行了确认。龙利鱼(Cynoglossus macrolepidotus) 自然资源量少,味道鲜美,为一种高档海鲜。本实验将以其中一份申报为龙利鱼柳冻鱼肉的检测鉴定作为典型范例,对DNA条形码技术在进出口检验监管方面的应用做一分析和介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研究样本为从各进出口食品企业监督抽检的多批次包括鱼肉、鱼片、虾饺、鱼丸、虾酱等水产和水产制品以及口岸截获的冷冻鱼肉。   动物组织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PCR产物及DNA片段回收试剂盒、T4连接试剂盒、DH5α感受态细胞 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EX-Taq DNA聚合酶、dNTP等PCR试剂 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Sigma 1-15pk冷冻离心机 德国Sigma公司;S1000梯度PCR仪、Gel DocTM XR+凝胶成像系统 美国Bio-Rad公司;DYCP-31E电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