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与灌肠合治盆腔炎.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内服外敷与灌肠合治盆腔炎

中药内服外敷与灌肠合治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如附件炎、子宫颈炎、子宫周围炎、宫骶韧带炎、宫囊结缔组织炎以及盆腔腹膜炎等,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症可在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本病多发生在已婚妇女,特别是经产妇女,临床上分急、慢性两种,根据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热入血室”、“癥瘕”、“痛经”、“带下”和“月经不调”等所叙述的某些症状有相似之处。 病因、病机 急性盆腔炎多在分娩或处理流产时消毒不严,或不注意孕期、产褥期及经期卫、性生活不洁,引起盆腔急性感染。祖国医学认为热毒或湿浊乘血室正开,胞脉空虚,秽浊之邪乘虚而入,湿热毒邪内侵,瘀滞胞宫、胞络,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凝滞,冲任受损而致病。病初为热毒及湿邪壅盛期,其邪气盛,而正气未衰,邪正斗争较剧,表现为实热症。而慢性盆腔炎则由于在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其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而余邪未尽所致。但也有无明显急性发病史者,开始即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认为本病日久不愈,正气不足,以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致气滞血瘀,则成为虚症或虚实夹杂症。 治疗方法 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因人制宜,以主症结合兼症,将本病分为实热型、湿热郁结型和寒凝气滞三型。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型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内服、外敷和灌肠等方法,综合治疗本病。 一、实热型 主症:少腹灼热胀痛,有时放射至腰部,二阴部常有胀感,少腹之包块推揉不移不散,痛而拒按,带下黄稠量多,有臭味,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如有盆腔腹膜炎时,还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败血症。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白血球总数及中性均增高。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内服中药:金银花20g,连翘12g,红藤20g,败酱草20g,紫丹参15g,赤芍10g,川楝子12g,香附10g,元胡15g,土鳖6g。水煎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20日为一个疗程,经期停服,一般治疗3个疗程。 加减: 1 若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 2 发热口渴较重,伴有便溏热臭者,加葛根、黄芩、黄连。 3 大便泌结者加大黄、元明粉。 4 白带过多者加椿根皮、川黄柏、芡实。 5 有明显包块或附件明显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6 腰酸痛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 2.中药灌肠: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红藤20g,连翘15g,赤芍15g,紫丹参15g,乌药15g,乳香15g,没药15g。水煎两次,取汁150ml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静卧10分钟,用肛管或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进行灌肠。每日一次,20日为一疗程,经期暂停,一般治疗3个疗程。 3.中药外敷:将内服药和灌肠药所剩药渣,煮沸15分钟后,装入布袋,令患者平卧,敷于下腹部,上放暖水袋,使温度保持在50℃左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0日为一个疗程,经期停敷,一般治疗3个疗程。 二、湿热瘀结型 主症:少腹胀痛,经期或劳累时加重,常伴有低热,口干不欲饮,经行先期,带下黄白相兼,且量多而黏,头晕倦呆,腹胀,纳呆,便糖质黏。舌质红,苔黄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瘀。 1.内服中药: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0g,茵陈30g,败酱草30g,连翘15g,丹皮15g,茯苓12g,生薏米30g。用法同前。 加减: 1 白带色黄质稠者加土茯苓。 2 阴部瘙痒者加白鲜皮、苦参。 3 腰痛较重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 4 腹痛较重者加广木香、元胡。 5 有明显包块者加三棱、莪术。 6 气虚者加台党参、焦白术。 7 胸闷纳呆者加焦三仙、广砂仁。 2.中药灌肠:茵陈30g,败酱草30g,土茯苓30g,川黄柏20g,三棱20g,莪术20g,乳香20g,没药20g。用法同前。 3.中药外敷:为内服和灌肠药所剩药渣,其用法同上。 三、寒凝气滞型 主症:少腹冷痛,甚至牵连腰骶坠胀痛,日久不愈,包块日久不消,常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月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后则缓解,月经错后,量少色紫有块,白带量多,色白质稀,尿清便溏,舌质淡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而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理气。 1.内服中药: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灵脂10g,广木香10g,香附10g,肉桂6g,炮姜6g,台乌药12g,艾叶10g,吴茱萸5g。用法同前。 加减: 1 有明显包块,或附件明显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2 腹痛较重者加元胡、川栋子。 3 少腹冷痛较重者加制附子 先煎 、小茴香。 2.中药灌肠:艾叶20g,小茴香15g,桂枝15g,广木香10g,乌药15g,莪术15g,三棱15g,乳香20g,没药20g。用法同前。 3.中药外敷:为内服和灌肠药所剩药渣,其用法同上。 几点体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