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暑期作业,高二暑期总结,高一升高二暑期计划表,高二暑期化学课程特色,高二暑期计划,高二学生暑期学习计划,暑期作业,暑期作业封面,2016暑期家庭消防作业,小学生暑期实践作业
高二历史暑期作业(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到
第I卷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审核:王斌)
1.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度到春秋时期逐渐松驰,由此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 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 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
2.《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则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王权衰落,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天子独尊
C.周室衰微,大国争霸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4.(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5.史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变化
A.提高了清朝行政效率 B.消除了皇权相权矛盾
C.扩大了清朝统治基础 D.增加了政务处理环节
6.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秦、唐、明 C. 秦、元、清 D. 汉、宋、明
7.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指
A.《南说条约》签订 B.太平天国变乱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政府垮台
8.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0.(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图5为一位同
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右图是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列强任意宰割
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
“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来源:Zxxk.Com]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4.(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