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BB07华通电脑扎根技术老实获利OK.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EC-BB07华通电脑扎根技术老实获利OK

主要内容:「老實」的華通電腦的技術領先、搶先研發有祕密等優勢和平實低調的企業文化領導工作團隊,頻頻創下傲人佳績。 華通電腦扎根技術 老實獲利  公認「老實」的華通電腦,身處金融暴風圈,卻能維持三○%的毛利;  而每股稅後盈餘預估也高於九元,  這些亮麗數字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經營優勢?  專研技術成痴的董事長吳健,高築進入障礙,  他是以何種經營哲學領導工作團隊,頻頻創下傲人佳績? 華通小檔案 董事長兼總裁:吳健 成立時間:一九七三年 主要產品:印刷電路板 九七年營收:九0億台幣 九七年稅後純益:二三億台幣 九七年一千大製造業排名:101 ▲平實的華通董事長吳健,  創造出來的卻是研發技  術經營績效都勝人一籌  的公司。 (林麗芳攝) 很少有人用「老實」這兩個字,來形容一個公司。 但只要談到國內印刷電路板第一大廠──華通電腦,無論是華通的高層主管、離職員工,或是客戶和產業分析師,大家眾口一致:「這是個很老實的公司。」 走進華通,很能感受外界為何有相同的評語。 在桃園蘆竹鄉下,華通的總部和廠房就矗立在稻田邊。不論大樓外觀或是內部的接待室、會議室,都彷彿台灣早期的電子工廠般簡單、普通。 華通的人,和周圍的環境一樣。 從董事長到作業員,身上清一式藍色制服。總管業務的執行副總裁迎面走來,和生產線的員工沒兩樣。 華通的財務運作也是有名的保守。像是時下最流行的現金增資,上市九年,股價曾飆到一股三百元的華通,在上市後從未辦過。在二十五年的歷史中,華通也只辦過兩次。一次是初創業虧損時,一次是為了上市需要。 而且證券業都清楚,華通的經營層從不涉入股市。「華通從來不理會股價,」京華投顧專案襄理林書弘說。 經營績效 業界第一 「老實」的華通,卻是經營績效頂尖的公司。 雖然身處競爭激烈的電子產業,過去五年,華通的營業毛利都維持在三○%以上,平均每年營收成長三一%。預計今年營收將成長六○%,達到一百四十億台幣。 今年六到九月,連續四個月,華通的營收都創下公司歷史新高。 對於投資人,華通也是績優的投資標的。去年,華通每股稅後盈餘七.五八元,證券業估計,今年可以超過九元。能夠達到這個數字的上市公司,不超過三家。 在這些成長和獲利數字背後,隱藏華通一貫的優勢──技術領先。 華通的主要產品是印刷電路板(PCB)。印刷電路板用來插上電子元件(像主機板去掉所有零件後的板子),是資訊電子業的關鍵零組件。 雖然不像半導體廣為人知,但印刷電路板卻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品。 薄薄一片板子,從最早的單面、雙面開始,現在十層以上的多層板並不稀奇。而且起碼一百道製程,讓印刷電路板充滿量產難度。印刷電路板向多層數發展的過程中,華通一直是台灣最早開發、量產的廠商。 搶先研發,跨入別人還進不來的市場;等到產品價格因為競爭開始下滑,又進入更高技術的市場。華通的策略,讓三○%的毛利維持不墜。 像目前技術門檻較低,價格競爭最激烈的四層板,去年佔華通總銷貨的二九%,今年預計降到一六%,這是同業最低的比例;而六層板以上,技術深、利潤高的產品,去年佔華通總銷貨的七一%,今年預計提高到八四%,則是同業最高的數字。 創業賠掉資本額 華通技術領先的優勢,和創業者──董事長兼總裁吳健,息息相關。 二十五年前,台灣只有外商安培電子有雙層印刷電路板的技術。幾個安培電子的工程師想自行創業,於是當時做電子產品代理生意的吳健,和他的姐夫陳曉旼(華通前任董事長),共同出資創立華通。 東海化工畢業的吳健,和台大電機畢業的陳曉旼,是當時少數具有理工背景,又肯投身工業界的經營者。再加上來自安培的工程師,「創業團隊有很深的技術背景,這在當時很少見,」尋智專業顧問總經理張忠樸說。 張忠樸在華通創業第三年加入,曾任總經理室經理及總管理處處長。 而且吳健一創業,就把眼光放在電腦產品。華通的英文名字Compeq就是「電腦設備」(computer equipment)的縮寫。 當時個人電腦還沒發明,電腦還是放在冷氣室的龐然大物,台灣更沒有電腦工業。「現在來看,當時的想法很大膽、很有遠見,吳董事長看得比別人遠,」張忠樸說。 儘管有願景、有技術,但創業初期,華通幾乎虧光了三千多萬元的資本額。因為沒有人懂生產。 吳健做過味全的電機課課長,後來雖然代理電子產品,但從沒碰過生產線;工程師懂原理、設計,但一遇到量產,面對機器、勞工,狀況百出。 「板子做不好,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華通執行副總裁童家慶說。 童家慶正是當年與吳健共同創業,出身安培的工程師。 眼看華通搖搖欲墜,原本擔任董事長、不太管事的吳健,決定自己下海當總經理,開始一步步解決管理、量產的各種問題。「他(吳健)下來做打基礎的工作。這也是邊做邊學,摸索出來的,」童家慶說。 吳健痴迷技術 吳健對技術的痴迷,深深影響華通的經營策略。 他幾乎不和外界接觸。「不見媒體、不見金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