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全重点整理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论: 一、伤寒学派 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 (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 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 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 刘完素 寒凉派 火热论(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 张元素 李杲 七、攻邪学派 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 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 《局方》 温燥 金 朱丹溪 寒凉降火———苦寒 明 温补 清 寒凉 十、温病学派 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 东汉末医家 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 茉莉花根 当归 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 漆叶 桑葚 何首乌 茅山术 《华佗神方》 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 草乌 胡茄子 羊踯躅 麻黄 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 草乌尖 生南星 生半夏 胡椒 蟾酥 荜茇 细辛 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 解麻药神方:人参 生甘草 陈皮 半夏 白薇 菖蒲 茯苓 神膏:乳香 没药 血竭 儿茶 三七 冰片 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 药王 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 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 “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 风寒湿痹 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 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 风邪入中 类中风 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 内外两方面 1.对外风治疗:大小续命汤(兼痰热) 驱散风邪为主 治疗真中风的代表方剂 治疗中风莫忘:小续命汤 经络 宣通气络血络 脑血栓:小续命汤合牵正散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活动不利,舌软色暗,脉小紧) 2.阴液匮乏,痰火肆虐,内风多见热证 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初发病时以清热涤痰治标为先,宜竹沥汤,又宜服羚羊角,石膏等 3.血证 苇茎汤? 钱乙 重望诊 目内证 面上证 重剂型 丸散膏圆 《小儿药证直诀》 一、“脏腑柔弱,血气未实”——小儿生理特点,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病理特点,以妄攻误下为警戒(若误,先救药误,后治本病) 益黄散(补脾散):陈皮 丁香 诃子 青皮 炙甘草 温中理气,健脾止泻。 二、发展儿科诊断方法 六种常见脉象:“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目内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 三、确立儿科五脏辩证纲领 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心气热:导赤散 心实热:泻心汤 心虚热:生犀散 心虚肝热:安神丸 肝实热:泻青丸 肝肾俱虚:地黄丸 脾实热:泻黄散 邪热伤脾:玉露散 脾虚:益黄散 肺实证:甘桔汤或泻白散 肺虚证:阿胶散 肺有痰热:葶苈丸 肾虚证:地黄丸 四、论治惊风的经验 急惊风:心肝“热盛则风生”,(痰热客于心胃,阳盛而阴虚;无阴;受大惊,高热) 慢惊风:脾虚损,脾虚无阳,吐泻等病后。 刘完素 一、1.火热论 2.脏腑六气病机说 3.玄府气液说 4.亢害承制说 《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内经宣明论方》 二、学术理论 1.脏腑六气病机说(主要说明每一脏腑各有其特性) 脏腑本气:肺气清,肝气温,心气热,脾气湿,肾气寒。(盖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治脾土之病,应以“补泻脾胃之本者,燥其湿则为泻,润其燥则为补”为原则。 “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互相干而病也” “热在心则实,在肾则虚;寒在心则虚,在肾则实” 2.玄府气液说 玄府:气液运行的通道。 《内经》:汗空 “无物不有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