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甲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薯小象甲 一、分类地位 属鞘翅目,蚁象虫科,甘薯象属。亦称甘薯小象虫。是国际和国内检疫性害虫。分布甚广。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 二、为害状况 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而以幼虫为主。被害薯块,诱致病菌侵入,发生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或饲用,且能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 成虫可为害甘薯、野牵牛、砂藤、登瓜薯、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各省的重要甘薯害虫。 五、形态特征 幼虫体长5~8.5毫米,呈圆筒形,两端略小,向腹面稍弯曲,头部淡褐色,胴体乳白色,胸腹足退化。蛹体长4.7~5.8毫米,初乳白色,渐变黄色,腹部各节背面有1对小突起,尾端有1对向侧下方弯曲的刺突 。成虫体长5~8毫米,体形细长如蚁。全体除 触角 末节、前胸和 足呈桔红色外,其余均为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头部延伸成细长的喙,状如象鼻,咀嚼式口器着生于喙的末端。膝状触角10节,雄虫触角末节成棍棒状,雌虫则成长卵状。前胸长为宽的2倍,在后部1/3处缩入如颈状。两鞘翅合起来呈长卵形,显著隆起。鞘翅表面具不明显的小刻点。足细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表面有小刻点。  * 三、生活习性 甘薯小象甲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各省全年以7~10月为害最严重。 以成虫、幼虫、蛹各虫态在臭薯和藤头内越冬。在广东、广西及福建南部温暖地带,冬季成虫能继续产卵繁殖,在其他地区也无明显的滞育现象。 整个幼虫期都在薯块或藤头内生活。蛀食薯块的,形成弯曲无定形的隧道。幼虫寄生多时,被害茎呈不规则的肿大。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化蛹。 成虫取食露出地面或因土壤龟裂而外露的薯块,还可取食幼芽、嫩叶、嫩茎和薯蔓的表皮,卵多产于外露的薯块表皮下。成虫喜干怕湿,当薯地潮湿或下雨后,则爬出活动,有假死性,耐饥力强,趋光性弱。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不从虫害区调运种薯、种苗和薯蔓,严格执行检疫。 2、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处理臭薯坏蔓,可大大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减轻翌年为害。 ②合理轮作,选育壮苗: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轮作或水早轮作,则效果更显著。 ③改、培结合,防止土壤龟裂与薯块外露。可减少成虫侵入产卵繁殖机会,并有利甘薯的生长。 3、诱杀防治 ①小薯片诱杀:在初冬和早春越冬成虫活动期,用薯块切片在500~800倍液90%敌百虫或杀螟松药液浸24h,取出晾干后撒在薯地四周诱杀,可以大大降低虫口基数。 ②性信息素诱杀:用大型可口可乐塑料瓶作诱捕器,在薯蔓长至6—10cm时,每667mz放置2个诱捕器。2~5d换1次水,2个月换一次诱芯。可在整个生长季节诱杀 。 4、生物防治 利用Bb—1白僵菌菌株对防治甘薯小象甲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5、药剂防治 ①药液浸苗:扦插时用l 000倍液亚胺硫磷浸苗,能保护薯苗不受为害。 ②夏秋季保薯:夏秋季是薯块膨大时期,也是小象甲繁殖为害盛期。为取得甘薯丰产、丰收,必须在结薯初期进行药剂防治 *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