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登乡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doc
浅谈古登乡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怒江州农业结构的不断进行调整,玉米在古登乡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其产量和品质在不断提升。古登乡群众主粮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最近几年,古登乡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户对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不强,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古登乡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最近几年该地区的病虫害发生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玉米病虫害的高效防治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古登乡 玉米病虫害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94-01 玉米在古登乡有着广泛的种植历史,玉米是该地区主要的粮食型作物之一。玉米在整个生长时期会遇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病虫害的发生多数与品种、地区气候环境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的,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古登乡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分析 近年来古登乡玉米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病虫害此起彼伏,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5-20%,重的年份则减产35%以上,甚至绝收。在玉米生产中,病虫害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玉米病虫害每年在古登乡发生面积在2500亩次左右,给该乡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古登乡常发生的有苗枯病、褐斑病、病毒病、纹枯病、叶锈病、玉米蚜、粘虫、玉米螟、地老虎等十几种主要病虫。因此,查找到病虫发生趋重的原因,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2 古登乡玉米病虫害发生和防治 2.1 玉米播种至苗期 该时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玉米蓟马、棉铃虫、粘虫、玉米病毒病、黑穗病等。首先,防治上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或用杀虫防病药剂混合拌种。按50%辛硫磷乳油2mL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g拌1kg玉米种的比例,加水1kg搅拌均匀,闷种4~6h,晾干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及种传病害;其次,黑穗病重发区,可用种子量0.2%~0.3%的赛力散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减轻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再次,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杜绝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减少其越冬虫量,减轻危害程度;同时也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了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源。玉米出苗后,蛴螬、蝼蛄、地老虎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毒饵法防治。用5kg炒熟的麦麸或豆饼,加入90%敌百虫晶体10g或50%的辛硫磷乳油50mL,制成毒饵,傍晚时,把毒饵撒入玉米行间,用量为3kg/亩,防效很好;第四,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虫株率达5%时及时用药防治,用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30~45g/亩,或3.2%甲维盐?氯氰67.5mL/亩,对水45kg喷雾;最后,粗缩病通过灰飞虱传播,因此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滋生。在播种后,用菊酯类杀虫剂45mL/亩,对水45kg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喷洒地表及田边地头,杀灭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蚜虫。 2.2 玉米生长中后期 该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首先,在纺织过程中合理密植,改善玉米生态环境;科学施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以减少菌源,防止再侵染;其次,大斑病、小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要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为辅,病重地段实行3年以上轮作。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在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发病初期、病叶率20%时,用50%的多灵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d喷1次;或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农抗12水剂200倍液,隔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再次,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或5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第四,玉米锈病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乳剂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g/亩对水45kg喷洒全株,隔10d左右轮换1次,连续防治2~3次;第五,玉米螟严重的地区,在玉米螟卵始期至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1~3块/百株时为释放赤眼蜂的最佳时期,隔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