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分布、发育和生理功能.docVIP

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分布、发育和生理功能.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分布、发育和生理功能.doc

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分布、发育和生理功能   摘要:木间韧皮部是植物异常次生结构的一种。针对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和分布存在着很大分歧以及它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的现状,对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分布和发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其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推测。旨在为木间韧皮部术语规范使用提供帮助,为进一步探索含有木间韧皮部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木间韧皮部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异常次生结构;生理功能   中图分类号:Q94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5-3589-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5.002   Abstract: Interxylary phloem is one of the anomalous secondary structures.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defin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xylary phloem, and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s also unclear. So the definition,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were reviewed, and the possib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interxylary phloem was speculat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use of the term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plant species containing interxylary phloem,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interxylary phloem.   Key words: interxylary phloem; included phloem; anomalous secondary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4-12-16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3HNB0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183);协和青年基金项目(33320140078)   作者简介:张玉秀(1984-),女,山东德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珍稀南药植物病虫害防治及栽培研究,(电话电子信箱)   313884523@;通讯作者,刘培卫,助理研究员,从事珍稀南药植物资源利用和开发研究,(电子信箱)brucelpw@。通常情况下,维管植物的次生加粗是由于形成层的分裂,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的结果。但有一些植物的次生加粗偏离了人们所熟知的这种加粗方式,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结构,称为异常次生结构(Anomalous secondary structure)[1],木间韧皮部(Interxylary phloem)就属于此类。关于如何定义木间韧皮部,哪些植物类群中含有此种异常结构,至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这些报道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太多[1,2]。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对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及其演变过程、哪些植物类群中含有木间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发育的方式、木间韧皮部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1 木间韧皮部的定义及演变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木间韧皮部的定义也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所以对木间韧皮部的描述和称谓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木间韧皮部被不同的学者称为内涵韧皮部与弥散型内涵韧皮部,甚至错误地称为木内韧皮部等。Fahn[1]认为木间韧皮部或内涵韧皮部是指由植物体内多个连续的形成层发育而来的,分布在次生木质部内部的异常韧皮部,并且认为藜科(Chenopodi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和紫茉莉科(Nyctginaceae)等55个科的植物中具有此结构[1,3]。现在人们通常不采用此说法,而把这种由多个连续的形成层形成的结构称为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4]或连续性形成层(Successive cambia)[2,5]。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ood Anatomist, IAWA)在1989年规定,将散生在次生木质部中的条带状的异常次生韧皮部的这种异常结构称为弥散型内涵韧皮部[6]。胡正海[4]把包埋在次生木质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