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隔离的两种类型: 1 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 2 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4.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 1 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 异同点 不 同 点 共同点 研究层次 进化单位 进化材料 进化原因 物种形成 自然选择学说 个体 个体 变异 自然选择 个体 有利变异积累 ①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②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分子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使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 隔离 基因不能交流 2.物种形成过程: 1 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 2 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3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内容 标志 变化前后生 物间关系 二者关系 物种形成 出现生殖隔离 属于不同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 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高考警示】 1 突变≠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 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 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4 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考题回访】 1. 2014·四川高考 油菜物种甲 2n 20 与乙 2n 16 通过人工授粉 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 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题指南】 1 题干关键词:“杂交”“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自交”。 2 关键知识: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解析】选B。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A项中,秋水仙素不能促进着丝点分裂,而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错误;B项中,幼苗丁来源于秋水仙素对杂交幼苗丙的顶芽的处理,并不一定能使所有的细胞都发生染色体加倍,如果染色体没有加倍,则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8条,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加倍为36条;如果染色体加倍,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36条,有丝分裂后期变为72条,故正确;C项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故错误;D项中,戊的形成未经过地理隔离,但戊是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不是同一物种,因而是新物种,故错误。 【延伸探究】题中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如果直接发育为新植株,能否产生后代?为什么? 提示:不能。两种油菜属于不同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后代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 2. 2014·江苏高考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细菌个体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些抗药性强,有些抗药性弱,抗生素等对细菌个体的抗药性差异进行选择,留下的个体抗药性强。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和免疫。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故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宿主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指南广东版》贯标培训资料.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冀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Q_GJXH 5-2020玻璃门锁企业标准.pdf
- 石油钻采设备及工艺自喷井采油及设备.pptx VIP
- 《 甘肃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内业资料指南 》.pdf VIP
- 三类汽车维修管理制度.docx
- 中美网络众筹融资模式比较研究--以Kickstarter和点名时间网站为例.pdf VIP
- 211安全工作法讲义 中原油田安全环保处.ppt VIP
- 2025年小学秋季开学家长会《育心育智,共促成长》.pptx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分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