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VIP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点拨】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 .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 .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 .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3.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A.?????????? ???????????????? B. ? C.?????????????? ????????? D.4.5.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C 【点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并分析处理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材料的数据中反映中国实力,在经济上是远胜于欧美国家的,关键信息:1820年。ABC说法错误。 6.《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7.8.9.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华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 10.11.12.13.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根据佃农比例超过自耕农,可以反映出是租佃关系发展,再根据工人和商人比例的上升,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该理解为是明清时期江南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应该选择D。14.15.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下列对“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口多,消耗大,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 ②经济政策不合时宜③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④作者的结论是基于横向比较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③的选项;在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一向人民最多16.17.?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18.《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农抑商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9.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卷2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20.21.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士农工商”即读书为先,农次之,工再次之,商人最后。。22.下面是我国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