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对于一个美好的世界来说,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是同样必要的。 ——伯特兰·罗素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一)公共生活——定位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公共秩序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看以下资料,你有何感想?
资料:“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做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到纠纷恶语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 1.文明礼貌 ? 2.助人为乐 ? 3.爱护公物 ? 4.保护环境 ? 5.遵纪守法
结论
诸如此类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1、治安管理处罚法 ? 2、集会游行示威法 ? 3、环境保护法 ? 4、道路交通安全法 ?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
立法目的 第一,依法对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制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三,依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种类、处罚的程序以及执法监督等制度,约束治安管理处罚主体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
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的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体例结构
共6章119条
集会游行示威法
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国家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条件 A.组织与时间 B.申请与许可 C.地域限制 D.禁止性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
●对以下6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予以行政拘留
未取得或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尚未构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未构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较大财产损失的
环境保护法
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身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二是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立法目的: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