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四)疑问指示代词的发展讲课.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講 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的發展;這 那 這麼、那麼 什麽 怎麼 ;這;志村良治《“這”和“那”》:唐代文獻中,僅用“這”一個字不能充當主語,不能代替“此”。“這、此”並用,二者互相補充。“這”絕大多數作定語,如“這般、這裏、這個、這邊、這回、這日、這人”等。先有“這個”作主語的用法,唐末才出現“這”單獨作主語或賓語的情況: 這個是阿誰不是?敦煌《舜子變》 夏天將作衫,冬天將作被,冬夏遞互用,長年衹這是。寒山《詩》 “那”情況相同。;“這”的來源;上古時代近指代詞“之”可作定語: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 之二蟲又何知?《莊子·逍遙遊》 這種用法與後世“這”的用法十分相似。但這種用法在後代文言中並不很通行,與“這”的出現之間有很長的時間斷層。;《玉篇》:“這,迎也。”《廣韻》:“這,魚變切。”“這”音彥,是動詞,義爲“迎”。這個字爲什麽能被借來當作指示代詞? 陳治文《近代指示詞“這”的來源》:“這”是“適”的假借字,“適”的草體楷化爲“這”,與義爲“迎”的“這”無關。但“這”是上聲字,而“適”是入聲字,讀音差別較大,是否能通假成問題。;梅祖麟《關於近代漢語指代詞——讀呂著近代漢語指代詞》:“這”的前身是“只者”。“只”在唐代有“這”義: 金殿乍聞皆失色,只言知了盡悲傷,咸賀有於能平正,也被無常暗取將。敦煌《欢喜国王缘变文》 然後“只”與“者”結合,形成雙音節的指示代詞,再進一步發展產生合音詞,還寫作“者”,或者失落“只”字,由“者”承擔“只者”原來的意義。 目前的論證皆有不夠充分的地方。關於“這”的來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那;“那”的來源;呂叔湘《近代漢語時代詞》:從語音上考察,“那”和“若”更接近。 孫錫信《漢語歷史語法要略》:“若”比“爾”更接近於“那”的讀音。若,人者切/nia/;爾,兒氏切/nie/;那,奴可切/na/。而且“若”也有表示疑問代詞的意思,與“那”功能相似: 請君暫上凌烟閣,若個書生萬户侯?李賀《南园》詩 若人惡口,種種罵詈,隨語受報。《法苑珠林》卷九十三;作疑問代詞的“那”;這麼、那麼;通行“恁”的時候,還沒有“這麼、那麼”,只有“這般、這等、那般”等: 看飛紅幾片,這般庭院。辛棄疾 《錦帳春·席上和杜叔高》 這般盟誓了,立貼木真做了皇帝,號成吉思。《元朝秘史》 這裏“這”是代詞,“般”是名詞,爲“樣子、種類”義。 ;“這麼、那麼”最早出現於元曲的賓白中: 我這麼一個人去不的,着誰去?元雜劇《小尉遲》第二折 我長這麼大,才失了一個信兒。元雜劇《范張雞黍》楔子 但元明時期更多用“這們、那們、這每、那每”: 那法師,忙賀喜道:“那每殷勤的請你,待對面商議。”[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 這們大雨,天又黑了,你着一身孝來我這菴裏呵,做舍子?”[明]徐渭 《翠鄉夢》第一齣 ;“這麼、那麼”的大量出現是從《紅樓夢》時代起。p332 還出現了“這麼樣、那麼樣、這麼着、那麼着”等形式。 “這麼”和“這樣”意思雖近,構成卻不同。“麼”是個後綴,“樣”是有實際意義的名詞。;什麽;其中“是勿、是物”是最早的形式,唐代時“物” [miu?t]的聲母從m-變成了v-,因此改用聲母仍是m-的“沒” [mu?t]等表示。“沒”的入聲韻尾後來消失,因此又可以用平聲的“摩”[mua]來表示,宋代用以後又用上声的“麼”[mua]來表示。 由於受後一字m-聲母的影響,前一字發生了連音變讀現象,添上了-m韻尾,“是[?ie]沒”就變成了“甚[?iem]沒”。 “甚沒”又可以簡縮成“甚”。 ;“什麽”的來源;志村良治《中世漢語的疑問詞系譜》:“是物”與漢代的疑問詞“何等、等”、南北朝的疑問詞“底”有關: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論衡·藝增》 用等稱才學,往往見嘆譽。[魏]應璩《百一詩》 君非鸕鷀鳥,底爲守空池?南朝樂府《勸聞變歌》 “等、底、是”上古讀音相近,到唐代的南方方言中可能還保留古音。 但文獻中沒有見到過單個“是”作疑問詞的,“是”如何變爲“是物”沒有清楚的解釋。;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從東漢到唐代,疑問詞有一種常見的發展方式,即“何等”變爲“等”,“何所”變爲“所”,都由雙音的疑問詞省略爲單音的疑問詞,而且都是省去了前一個表疑問的成分,而由後一個音節來表示原來整個疑問詞語的意義。“是物”與“何物、底物”應屬於同一系列,“何物”可以省略爲“沒”(“物”的音變),“是物”也可以省略爲“沒”。;怎麼;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爭”和“怎”用法雖然相似,但它們沒有歷史上的聯繫。語音方面,二者聲韻調無一相同(爭,莊母耕韻平聲;怎,精母侵韻上聲),很難有轉變的可能。語法方面,“爭”不能作定語、謂語,只能作狀語。語義方面,主要用於問情理,大多是藉反詰來表示否定,而不像“怎”可以問方式

文档评论(0)

558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