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讲课.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 古 韵 部 表 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几方面的材料: 1、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2、 谐声系统 3、异文 4、古书注音 5、声训 6、《切韵》系统 上古到中古声母系统的演变 从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变化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轻唇音产生; 2、舌上音产生; 3、庄组和章组的合流; 4、云、以的合流 中古的声调系统 中古声调的分类与命名 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调类。此名称产生于南朝齐梁之间。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舒促:平上去三声总称为舒声,入声单称为促声。 2.声训 用作声训的汉字声母必定相同或相近,但如果声训中有不合于上述谐声原则的现象,可能也与复辅音声母由关: 《释名》:“勒,刻也。”*kl- 《说文》:“咙,喉也。”*gl- 《说文》:“泉,水原也。”*s?- 3.反切 有些一字两切的现象,可能是复辅音的遗留: 鬲,古核切,又郎击切 *kl- 庞,皮红切,又庐东切 *bl- 示,巨支切,又神至切 *sg- 4.古注 《礼记·内则》:“濡鱼卵酱。”郑玄注:“卵读为鲲,鲲,鱼子。”*kl- 《左传·昭公十一年》:“城陈蔡不羹。”孔颖达疏:“羹臛之字,音亦为郎。”*kl- 《尚书·尧典》:“宅西曰昧谷。”《史记·五帝纪》“昧谷”裴骃《集解》:“一作柳谷。”*ml- 5.古代方言 《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pl- 《方言》:“络头,帞头也。自关以西秦晋之郊曰络头,南楚江湘之间曰帞头。”*ml- 6.联绵词 汉语中有大批联绵词是由来母字和其他声母字组成的,或许不是偶然,而是复辅音声母的遗留: 螟蛉 孟浪 朦胧 靡丽 *ml- 骨碌 傀儡 窟窿 佝偻 *kl- 霹雳 披离 *pl- 沧浪 粗鲁 *sl- 7.古文字 现代分为两个汉字的,古文字往往只有一个字形。如甲骨文、金文中下列每组字同形: 来-麦 *ml- 命-令 *ml- 禀-廪 *pl- 史-吏-事 *sl- 从上述现象来看,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存在应当是不容怀疑的。但究竟有多少复辅音声母,具体形式是什么样,尚在研究之中。 在所有的复辅音声母中,-l与其他辅音结合而成的组合占了很大比重,也就是说,中古时期的来母字大部分都与其他声母有谐声关系。 复辅音声母是如何分化、脱落或演变的? 对这个问题,尚没有系统的研究,但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现象: 1.复辅音声母音节,能通过增加元音而变成具有单辅音声母的双音节。 孔*kl-→窟窿 壶*gl-→葫芦 笔*pl-→不律 风*pl-→孛缆、飞廉、毗蓝、焚轮 2.带-l的复辅音声母在不同方言区域中有不同的演变。 《说文》:“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笔”的声母应当是pl-,在吴地仍是pl-,或是p-l-;在楚地p-失落而留下l-,后来发展为喻四的“聿”;在燕地则是失落l-而留下p-,后来发展为轻唇音“弗”。 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1、古无四声说(明·陈第) 2、四声一贯说(清·顾炎武) 3、古无入声说(清·孔广森) 4、古有四声说(江永、王念孙、江有诰) 5、古无去声说(段玉裁) 6、古无上、去二声说(黄侃) 7、五声说(王国维) 8、长去短去说(陆志韦) 9、长入短入说(王力) 三、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以隋陆法言的《切韵》、和宋陈彭年等的《广韵》为代表。《切韵》早佚,只存部分残卷,但体例以及对中古韵母的分部基本保存在《广韵》里。 第二讲中古音(六朝至唐宋) 1 中古三十八声母表 《广韵》206韵 上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东独用 1董独用 1送独用 1屋独用 2冬钟同用 湩等字附见肿韵[1] 2宋用同用 2沃烛同用 3钟 2肿 3用 3烛 4江独用 3讲独用 4绛独用 4觉独用 (以上平上去三声为阳声韵,[-?]尾;入声韵,[-k]尾) 5支脂之同用 4纸旨止同用 5寘至志同用 6脂 5旨 6至 7之 6止 7志 8微独用 7尾独用 8未独用 9鱼独用 8語独用 9衘独用 10虞模同用 9麌姥同用 10遇暮同用 11模 10姥 11暮 12齐独用 11荠独用 12霁祭同用 13祭 14泰独用 13佳皆同用 12蟹骇同用 15卦骇同用 14皆 13骇 16怪 17夬 15灰咍同用 14贿海同用 18队代同用 16咍 15海 19代 20废 (以上平上去三声为阴声韵) 上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7真谆同用 16轸准同用 21震稕同用 5质术同用 18谆 17准 22稕 6术 19臻 龀等字附见隐韵 龀字附见焮韵 7栉 20文独用 18吻独用 23问独用 8物独用

文档评论(0)

558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