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8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ppt

20121108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 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①表现: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汉字(重要标志)和史学典籍(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主要见证: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独领风骚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辨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探究 从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角度,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答: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 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所以我们各族首先要认同中华文化.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能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同心力 3.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我国各民族要认同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4.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5.弘扬中华??族精神;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四精一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基固体 辨析: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怎么样?)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思维拓展;5.(20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09·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7.(2010年高考·江苏卷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