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6教學動動腦L2散曲選.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國文6教學動動腦L2散曲選.doc

第二課 散曲選 沉醉東風漁父詞 白樸 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 章法脈絡 「散曲」為元代的文學代表,按照體制而分,可分成小令(單隻曲)與套曲(同宮調的數隻曲)。本文即這兩種品類,各選一首為代表。 一、沉醉東風 漁父詞 本曲由景色入手,藉由景色的描寫鋪陳,帶引出漁父的身分。最後點出「傲殺人間萬戶侯」來說明棄絕紅塵、絕意仕進之志,徜徉山水反而更逍遙自得。 景色 黃蘆、白蘋、綠楊、紅蓼 地點 岸、渡口、堤、灘頭 漁父──有忘機友: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 心情 萬戶侯-無忘機友        萬戶侯 二、夜行船 秋思 本曲首先言明題旨:人生苦短、時光易逝。再由許多例子來證明富貴、利祿轉眼成空。與其犧牲所有來追求泡影的名利,不如實在地享受眼前的生活與平淡的快樂。 ──百歲光陰一夢蝶,往事堪嗟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 史例—萬事皆空 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引例           帝王: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人例—人生無常  將相: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 百姓: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 守拙裝呆-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活在當下-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 謝絕紅塵 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文化與文話 元代文人的仕隱之擇 元代在中國歷史定位中,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朝代。他有輝煌的武功戰跡、廣闊的疆域,卻非常短暫的歷史,他是第一個異族統治的王朝。在傳統儒家扶王攘夷的觀念中,當代文人在面對異族皇權或仕或隱的選擇上,往往有著難言的矛盾。例如沉醉東風 漁父:「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或夜行船 秋思:「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都明顯展現元代文人的嘆世情緒。 一、元代的社會制度 一般研究元史的學者都認為元朝將治下的百姓分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這四等人中最高階的蒙古人是指蒙古各草原部落;色目人是指包括西夏、回回、西域各國人及西方各異族、國家、部落;漢人指原金國境內的女真人、契丹人及北方漢人;南人才是指稱原本真正屬於南宋境內的漢人。蒙古人及色目人僅占元朝全國總戶數的3 %,漢人占15%,而南人高達82%。但是在為官、刑罰、禁令、賦役等方面卻對「南人」有著歧視性的政策或規定。 蒙古人、色目人 漢人、南人 政治上 中央至地方的重要官員,正職一般由蒙古人及少數色目人擔任 只能任副職或屬員,「一代之制, 未有漢人、南人為正官者」 徵斂上 蒙古人的馬匹不須繳交給政府,色目人只須繳交一部分 漢民擁有的馬匹須全數繳交給政府 法律上 蒙古人毆打漢人或打死漢人,其罪刑都很輕 漢人殺蒙古人則不僅處以死刑,而且還要付燒埋銀 軍事上 蒙古人是軍事上的重要組成分子 禁止漢人擁有兵器、馬匹,不許漢人射獵、習武、集會,甚至連夜間點燈、行路都要受到管制 (以上表格資料參選自.tw) 這種歧視政策主要是因為蒙古統治者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漢人、南人希望給予箝制與警惕。但同時在這樣的歧視氛圍下,元代 漢儒的抑鬱之情就不言可喻了。 二、科舉制度的不健全 蒙古人入主中原主要依憑勇武及軍事技術,而宋代重視文儒,卻國運日衰,落得亡國的不堪下場。所以元朝相對之下不重視文治。蒙古攻打南宋時,每得技術人才,便擄而用之,對文人則大肆捕殺,充分顯其對文治的歧視。之後,元太宗時,雖有耶律楚材以「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為由,建議以「論」、「經義」和「詞賦」三科作為取士標準,但不久即中止。 直到忽必烈時代,王鶚提議實行貢舉法,但當時主要官職皆由蒙古及色目人擔任,以世襲或薦舉的途徑壟斷人才的晉用,當時的漢人、南人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 元代至元仁宗時才開始開科取士,三年一次,但一直到元亡,五十多年間只開考了七次。元代舉辦科考,主要目的只為籠絡漢人、南人,卻不授與要職。元以蒙古人、色目人為「右榜」,漢人、南人為「左榜」,不僅題目難易不同,而且錄取比例也不同。蒙古人、色目人只需考兩場,可授予六品官:漢人、南人須考三場,授官則必須降一級。前者明顯得到優待。在這樣惡劣的任官環境下,文人無進仕之階,報國無門,如何不興悲? 三、元曲中的嘆世情緒 對於士大夫而言,「仕」與「隱」是人生的兩大選擇。儒家長久以來強調「有道則仕,無道則隱」,天下「有道」、「無道」的客觀形勢,往往成為士人仕與隱抉擇的條件。元代當時姚樞、趙復選擇出仕,以衛道自任,透過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延續中國的傳統文化;馬端臨選擇隱逸,隱居著書立說,保存、傳播、普及了儒家文化和思想,同時也保全了志節。 但是歧視的社會氛圍與狹隘的取士之道再再地激化元代文人的嘆世情緒。解昆樺先生在崩潰的國族一文中提到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