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污染的修复汇编.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中国的地表水污染现状 1.1 河流污染现状 1.2 湖泊污染现状 1.3 海洋污染现状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1年)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52.1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 氨氮排放总量为260.4万吨,比上年下降1.52%。 2、污染物类型及作用机制 2.1 污染物类型 2.1 污染物作用机制 环境疏浚与工程疏浚的差异: 环境疏浚旨在清除湖泊水体中的污染底泥,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同时还需要与湖泊综合整治方案相协调。 工程疏浚则主要为某种工程的需要如流通航道、增容等而进行。 首先应符合一般疏浚的要求:《疏浚工程技术》规范(GIJ 319-99)。 同时,考虑污染疏浚的要求,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筛选,包括对常规设备改进和专用环保挖泥船设计。 常规设备改进: 耙吸挖泥船 适于沿海和大江而且污染土分布范围较大地区 绞吸挖泥船 应用最广泛,可在陆地拼装后下水, 距离岸边较近,适于湖泊污染土清理 抓斗式船 可配以泥驳装载,宜在底泥分布集中且厚度较大地区使用 环境疏浚设备的选择原则 第一,既要考虑一般疏浚工程的条件,又要考虑污染物与生态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第二,不同的污染物对疏浚和处置有不同要求,应经济合理地确定控制指标和要求; 第三,如果要求不严,应优先选用现有的一般疏浚设备,或者加以改进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 第四,多方案筛选和比较,选取最优化途径。 底泥综合利用 湖滨绿化带,使堆场所在地形成绿化带。 填地造景,将湖泊周围的坑洼废地填平后为开发用地创造了条件,但应避免人为活动加强而引起排污强度提高 林地肥料,湖泊底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还含有普通矿物肥料中所缺少的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 制造聚合物及建筑材料 结束语 地表水的修复是项影响因素多,系统复杂,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 地表水修复以和谐生态、以人为本为理念。 稳定塘运行原理: 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的推动下,通过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稳定塘技术可以延长河水滞留时间、截留、降解污染物,减少河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 稳定塘分为微生物稳定塘和水生生物塘两大类。 微生物稳定塘分为:好氧塘、厌氧塘、兼性塘、曝气塘 水生生物稳定塘分为:水生植物塘和养殖塘。 3.4.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 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模拟装置示意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结构示意图 波式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显著特点: 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出水质量好,可以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和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 1996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 标志着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 复合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包括复合垂直下行流、复合垂直上行流、垂直下行流与垂直上行流复合系统以及垂直上行流与垂直下行流复合系统4种。复合人工湿地技术比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技术有更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其中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更为突出。 3.4.3 土地处理技术 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对水净化的目的。可分为快速渗滤、慢速渗滤、地表漫流和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等几种形式。 经验表明,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5.1湖滨陡坎沿岸水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