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资料.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资料

正确佩戴方法 分级防护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前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医护人员操作时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考核相关人员对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知识是否掌握 询问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流程及预防 相关培训资料 有无监管记录 询问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 职业安全防护评审检查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标准预防 HIV职业暴露分级: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 暴露量小,时间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或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暴露量大、时间长。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程度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部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天:开启的棉棒、输液贴、溶媒有效期 1天1更换:开启的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 1人1用1更换: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压脉带 1人1用1灭菌:各种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 1天消毒1次:仪器设备应每天擦拭消毒1次 1天内上报: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1天内上报: 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1日1清: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① 2小时(稀释药液) 2天(入院48h后发生感染) 2次(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使用的仪器每天2次消毒 ) 双层(1、有渗漏时;2、传染病人用后生活垃圾直接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运送;3、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 ② 3种标识:蓝色--接触传播隔离 黄色--空气传播隔离 粉色--飞沫传播隔离 3例: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上报 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上报 30天: 开启快速手消毒液 3个月:无菌物品(如无纺布、纸塑、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3个月 3年:医疗废物交接资料保存3年 ③ 开启后有效期为4小时 无菌器械 无菌容器 无菌治疗盘 ④ 洗手5指征: 2前3后 锐器伤处理5步法: 轻挤、冲洗、消毒、上报、用药 医疗废物分5类: 感染、病理、化学、药物、损伤 评审主题5句话: 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⑤ 洗手6步法: 内 外 夹 攻 大 立 完(腕) 6种多重耐药菌:金黄铜绿肠球菌 大肠鲍曼酰不动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4、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 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6种防护用品: 帽子、眼罩与面罩、口罩、手套 防护服隔离衣、长筒胶靴/鞋套 ⑥ 7天:开启后的碘酒、酒精等消毒剂 7天: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 7个:危险因素 锐器免植入,三管一切口 ⑦ 危险因素锐器免植入,三管一 切口 锐:锐器刺伤:刀片、针头、玻璃安瓿等 器:接受各种损伤性检查、治疗或治疗器械者 免:免疫力低下患者 植:接受手术植入物患者 入: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患者 三管: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 一切口:手术切口 三管一切口 预防与控制 制定该“规范”背景 ? 控制感染的需要 ? 疾病传播的三环节: 隔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 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 离与预防。 ? 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 染、皮肤感染等。 接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