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酸雨成因、危害、分布、治理措施,锋面气旋与天气、高气压、低气压。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南昌的风向为________,简述锋面系统过境后南昌的天气状况。 (2)本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是我国酸雨危害严重地区,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哪些?简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解析: (1)风向的判断从等压线数值高低看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来,再考虑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个因素,才能确定。图示为冷锋过境,过境后天气从气温、气压、阴晴等要素说明。(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3)、(4)难度也不大。 答案: (1)西北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4)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建筑物,河湖酸化,土壤酸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早期    B.中生代 C.古生代晚期 D.新生代 解析: 两栖类动物是水生向陆生转变的类型,该类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晚期。 答案: C 2.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 A.古生代后期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解析: 人类属于高级的哺乳动物,出现于第四纪。 答案: D 3.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能支持该观点的有力证据是该大洲(  ) A.埋藏有深厚的岩盐 B.有大量的海洋动物化石 C.有面积广大的珊瑚礁石 D.有储量丰富的煤田 答案: D 4.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中生代—无脊椎动物时代 B.古生代—恐龙时代 C.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 D.太古代—海生藻类时代 解析: 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又称恐龙时代;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并出现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元古代藻类、海绵等生物出现,新生代出现了哺乳类和灵长类,后期出现了人类,是被子植物盛行的时期。 答案: C 5.下列四幅地质时期的生物图。其中反映古生代早期的是(  ) 解析: A图中生物是中生代的恐龙,B图中生物是新生代的生物,C图中的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的,D图中生物是古生代后期的两栖类生物。 答案: C 6.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 ①与日俱增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②大量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③臭氧层空洞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④森林面积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与日俱增的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和森林面积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造成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答案: C 7.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B.经济发展太快破坏和改变下垫面性质 C.释放废热是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 D.人只要能顺应规律办事,就能改变气候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三种途径:即消耗矿物能源和生物能时释放的余热;向大气中排放各种废气,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另外人类的耕作、毁林、造林、矿物的开采都对下垫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答案: A 8.2010年6月太湖发生严重的蓝藻污染事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  ) A.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 B.本区湖湾内水流迟缓 C.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多 D.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答案: D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 (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的认识。臭氧空洞是由于氟氯烃气体的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酸雨是酸性气体的排放造成的;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造成的。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主要从人为原因入手,解决措施应与成因对照。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依次是: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增加;传统生产方式下资源不合理利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