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04-02痞满
学习目的: 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概述 痞满的概念: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本节主要讨论“心下痞”,又称胃痞。 痞满源流 痞满在《内经》中称为“痞”、“痞塞”和“痞隔”等,认为其病因是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异论》云:“脏寒生满病。”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诸否候》日:“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金元时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则简明云:“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且与胀满作了鉴别:“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病谟·痞满》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并将痞满分为虚实两端:“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西医学中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胀满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痞满的病因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有关,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一)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如《伤寒论》日:“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2.内伤饮食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阻中,气机不利,而生痞满。如《伤寒论》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 3.情志失调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利,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如《景岳全书·杂病谟·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二)病机 痞满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 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痞满初期,多为实证。因外邪人里,食滞内停,痰湿中阻等诸邪干胃,导致脾胃运纳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出现痞满;肝郁气滞,横逆犯脾,亦可致气机郁滞之痞满。实痞日久,正气日渐消耗,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而致中焦运化无力,可由实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