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及选修疑难讲述.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科版免疫学及选修三 疑难问题解析 免疫学中的疑难问题 P53: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疑难1:B淋巴细胞膜表面上的抗体和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有什么区别? 延伸:抗原未进入机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体如何产生? 一、抗体基本结构 由四条多肽链 (重链及轻链各两条) 经二硫键连接起来 (一) 轻链 每一条轻链分两个区:恒定区和可变区。 恒定区分为κ及λ两种链类型。 同一种抗体中两条轻链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分子中其组成不同。 (二)重链(heavy chain) 由420-460个氨基酸组成。 每一条重链都有两个区:恒定区与可变区。可变区中还存在高变区。恒定区在每一类抗体中都相同。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根据恒定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α、γ、μ、δ、ε五种。据此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IgA、IgD、IgE、IgG 和 IgM 。 5大类抗体的不同功能 疑难1:B淋巴细胞膜表面上的抗体和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有什么区别? 延伸问题:抗原未进入机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体如何产生? 不同基因片段的随机组合可以产生108-1011种抗体类型。 延伸问题:抗原未进入机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体如何产生? 组织相容性抗原 指代表个体特异性的组织抗原,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种类 免疫学中的疑难问题 P53: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它受体相适应的抗原,且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这个T细胞便受到刺激。 成熟的B淋巴细胞……遇到相应的抗原,……便被致敏了。 疑难4: B 淋巴细胞与T 淋巴识别抗原的机理是什么? 弄成双信号这么复杂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调控免疫。第一信号级抗原信号,但是并不是机体对所有的抗原都需要产生免疫反应(比方说自身抗原),因此机体产生了这么一种机制,即第二信号。当T细胞识别了抗原第一信号时,如果同时接受到了第二信号,这意味着该抗原对机体有害,于是产生免疫反应。当T细胞识别了第一信号后却无法接受到第二信号,则无法增值分化,反而走向凋亡,这就保护了自身。 免疫学中的疑难问题 P53 但B细胞分裂的启动还需要另外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来自……活化了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疑难5: B 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一定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信号吗? 选修3疑难问题 1外源基因一定会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吗?且是随机整合? 2不同限制酶处理获得的不同黏性末端也可形成重组DNA分子吗?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为什么是蔗糖?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何时需光照? 5 动物细胞培养中卡氏瓶为什么要放在5%CO2培养箱,如何调节PH值,明明有盖子? 6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形成各种组织,但又为什么不能诱导成完整个体? 7 细胞克隆中的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8胚胎分割中用酶解法将卵裂球细胞分散开,是什么酶?胰蛋白酶吗?分割后的单个细胞到底能不能直接移植到受体细胞? 选修三疑难1: 外源基因一定会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吗?且是随机整合? 答案:不一定。根据转基因的目的,目前的研究分为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前者一定要整合到核基因组中。而后者只需要到细胞质中,能在细胞质中保存并复制表达就可以。因此一个宿主细胞中可存在多个拷贝数,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如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选修三疑难2 :不同限制酶处理获得的不同黏性末端也可形成重组DNA分子吗? 答案:可以的。 方法: (1)突出5‘末端:Klenow酶补平,或S1核酸酶切平,然后平头连接。 (2)突出3‘末端:利用T4-DNA 聚合酶的3‘→5‘外切活性切平,然后平头连接。 用DNA连接酶将两个平末端连接,或在平末端基础上添加人工粘性末端,再用连接酶连接。 连接后,可能恢复限制性位点,甚至还可能产生新的位点。 选修三疑难3: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为什么是蔗糖?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减少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当生长素和蔗糖比例合适时,两者都有。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同时植物体内有蔗糖转化酶,可以吸收和利用蔗糖,因此在植物培养基中加蔗糖。 选修三疑难6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