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高考】2015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第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训练.docVIP

【南方新高考】2015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第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训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新高考】2015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第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训练

PAGE PAGE 3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 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 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4.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B.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C.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D.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5.“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6.(2013年广东湛江徐闻一中月考)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协定关税等特权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7.(2013年广东揭阳三中高三月考)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文字,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 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这就是索要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资本供给。 A.19世纪40—60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90年代中期 D.20世纪初期至1919年 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9.“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10.《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11.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